七月六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德国汉堡,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汉堡机场受到汉堡市市长肖尔茨的热情迎接。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2016年9月,西湖的波光潋滟吸引世界目光。在美景与盛情的装点下,中国成功举办了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杭州时间”给世界留下不灭的印象。
今年盛夏7月,习近平到达德国汉堡,出席G20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这是习近平连续第5次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从杭州到汉堡,G20峰会探讨的主题有所变化,而不变的是对全球经济治理和人类共同命运的关切。习近平将就世界经济形势发表讲话,再次传达来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理念与心声。
过去四年里,习近平四次参加G20峰会,为世界经济把脉开方、贡献中国方案的同时,也积极传播和践行着“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回顾四年来习近平在G20峰会上的发言,从中能读出中国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决心和信心,读懂习近平胸怀世界、心系天下的中国情怀。
从“增长联动”到“同舟共济”
中国经济同世界高度融合
“形势决定任务,行动决定成效。”
这是2013年9月,习近平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向G20成员国传达的心声。这次在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发言题为《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习近平开头便指出,各国要放眼长远,努力塑造各国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世界经济,坚定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
“坚定”二字,既是对各国的期待,也是中国自己的郑重承诺。
习近平说,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高度融合。“中国有条件有能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各国创造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多正面外溢效应。”
此番发言的背景,是国际金融危机余波犹在,全球经济复苏仍任重道远,世界经济增长和就业成为各国关注的议题。习近平用“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和“利益融合”概括自己对世界经济的期望。
“联动”一词将世界经济的整体性强调出来。其背后,是习近平对各国经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连带效应的深刻认知。
他在发言中对此作出阐释,“联动增长”是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要求,一个强劲增长的世界经济来源于各国共同增长。要让每个国家发展都能同其他国家增长形成联动效应,相互带来正面而非负面的外溢效应。
2014年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G20领导人第九次峰会上,“实现联动”被作为习近平发言的主题之一,写进了发言的标题中。
习近平提出,在世界经济的深度调整期,“独行快,众行远”。在此期间,中国经济增长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指出,根据国际组织测算,中国是二十国集团全面增长战略的最大贡献者之一。这源自中国自身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措施。
2015年,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习近平再度用坚实的信心回应世界对中国经济的关心。
他介绍,2009年到2011年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在世界经济最困难的时刻,承担了拉动增长的重任。习近平向世界强调,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为各国发展创造机遇。
在G20领导人杭州峰会的开幕辞中,习近平用“同舟共济”一词形容过去八年间G20成员国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精神。他表示,“只要我们坚持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就能够克服世界经济的惊涛骇浪,开辟未来增长的崭新航程。”
从冀望世界经济“增长联动”,到认可和期盼各国的“同舟共济”,四年来习近平参与G20峰会全球经济关切的过程中,关于中国经济与世界高度融合、荣辱与共的阐述从未停止。他对世界经济的精准把脉和切中病因的倡议,也在向世界反复诉说,一个经济运行更稳定、增长质量更高、增长前景更可持续的中国,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长期利好。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寻最大公约数
中国理念联动世界新秩序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第一次用“命运共同体”向世界传递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
半年后在圣彼得堡,习近平把“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带到了G20峰会上。
他倡议各国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
发言中他提到,各国要“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兼顾别国发展”,这是对 “命运共同体意识”精炼而生动的阐释。
在G20领导人第九次峰会上,习近平再提“命运共同体”,指出面对世界经济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二十国集团成员要树立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做好朋友、好伙伴,积极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努力形成各国增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赢格局。
去年9月在杭州,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又一次强调:“同为地球村居民,我们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伙伴精神是二十国集团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选择。”
过去四年来,习近平在G20峰会的舞台上,不断用“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家之间寻找最大公约数。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在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越来越明朗,带有中国烙印的“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也日渐深入人心。
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辞。这是二十国集团成员和嘉宾国领导人、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集体合影。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摄
“杭州时间”链接“汉堡时间”
中国情怀连接人类命运
G20峰会作为聚集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盛会,也是中国传播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有效平台。
杭州G20峰会在发展领域实现了三个“第一次”: 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突出位置,第一次就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第一次集体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这反映出,中国利用G20峰会推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不断呼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携手推动全球经贸合作,改进当前国际治理新格局。
“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智慧的同时,也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赏识和共鸣。
今年3月17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同。
今年G20汉堡峰会的主题是“塑造联动世界”,而去年杭州G20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G20汉堡峰会是对G20杭州峰会的认可和延续。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认为,这也反映出在当前世界的发展态势下,“人类的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被包括德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所接受。她指出,“在当前世界多极化、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德国希望通过此次G20峰会力推贸易的便利化,而这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融合的。”
此外,去年召开的G20杭州峰会上中国呼吁让G20成为“行动队”而不是“清谈馆”。今年德国政府也强调,希望增强G20作为“责任共同体”的角色。责任的落实要靠具体的行动。从峰会精神来看, G20汉堡峰会也对“杭州共识”进行了发展和延续。
杭州与汉堡,相隔万里,却因G20峰会向世界发出相通的理念与期待。中国用和衷共济的大国担当、兼济天下的世界情怀,横跨欧亚大陆,将人类的命运连接起来。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