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门街道,是中心城区的典型老城厢,社区里人口密集、老龄化严重,能够设置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地方也很有限。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条件,尽可能为居民提供更全面的社区服务呢?老西门街道展开了一系列探索。
家住老西门街道的老王因车祸损伤脊髓多年,因为行动离不开轮椅,他一直不太爱出门。不过最近一个多月,他像换了个人似的,每天都会到隔壁弄堂里的社区生活服务中心报到。在那里,他可以做康复锻炼,也可以和其他残障人士一起下棋聊天,生活多了不少乐趣。
他说,“因为伤残人和别人没什么共同语言的,大家如果都一样的,那就可以讲讲了,有的老伤残有些经验就可以交流一下,这样就比较好。”
在人口密度极高的老城厢地区,要建造这样一个设施齐全的生活服务中心是格外不容易的。
此前,街道的生活服务中心也设在这幢小楼里,不过只有一个楼层,只够让社区里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活动活动,对于其他占比近四成的60岁以上老人和3600名残障人士的需求,是照顾不到的。怎样才能螺丝壳里做道场,在场地上再挖挖潜呢?
老西门街道副主任周明表示,他们反复跟产权方沟通,又把原先用于超市经营的一楼租了下来,然后对两个楼面重新做整体的规划和建设,形成了现在这样一个设施更加齐全,功能更加完备的全新的社区生活服务中心。
面积扩容一倍,服务也要升级,在高龄老人照护方面,街道又增加了助餐、助浴、失智预防、肢体康复等功能。而像老王这样的残障人士,也能在这里的"中途之家",得到专业的康复指导。而且,为了方便这些特殊人群,中心的无障碍设施设备也进行了专门设计。
老王说:“那么大块地方,能够让街道这样利用起来真不容易,如果他们派别的用处就没有了。他们能够想到老年人、残疾人,都想到这一块,真的是蛮好的。”
生活服务中心由第三方社会组织运营管理,同时也成为街道孵化社会组织的地方。如今,已有30多家社会组织在这个苗圃里茁壮成长,他们为社区活力老人开发出了很多"新玩法",广受居民欢迎。
居民纷纷表示,现在这里装修后,增添了很多内容,有插花、烘焙、做饼干,学了后回家还可以做给家里人吃,使他们老年生活丰富了很多。活动很吸引人,居民们也乐在其中。
颐家(上海)老年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颖表示,使他们这样的新兴社会组织及早地让老西门街道的居民认知,对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壮大起到了很大的支持作用。
考虑到部分居民腿脚不便,无法每天前往生活服务中心,街道还想办法腾挪场地,把民生服务点开到了老小区门口,每天安排志愿者坐镇,满足大家日常小修小补和助老服务的需求。
居民们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服务点里有修家电、修拉链等等,还有为年纪大的人助浴、理发,很受大家欢迎,尤其为年纪较大的居民带来了很大方便。
目前,老西门街道已经设立了近十个嵌入式服务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便民服务。
老西门街道副主任周明表示,社区群众的需求很强烈,所以这方面他们街道愿意做投入,想方设法协调、整合辖区内各类房产资源,建设完善一站多点的,公共服务的设施网络,使得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能明显提升。
只要想做,办法总比困难多。通过整合辖区内的各类房产资源,内部挖潜,老西门街道在螺丝壳里做起了道场,努力构筑起一站多点的服务模式,让社区里的各类居民都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便利服务,也许类似的探索,也值得其他老城厢社区予以借鉴,让更多百姓,能够在家门口得到更完善的全方位服务,提升幸福感。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朱齐越 实习编辑:杜丰洋)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