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202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揭晓,授奖214项(人)。中国商飞公司首席科学家、C919大型客机系列总设计师吴光辉院士和肿瘤药理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丁健院士获上海市科技功臣奖,修发贤等10人获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46项成果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29项成果获上海市技术发明奖,114项成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9项成果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艾尔莎·瑞秋曼尼斯、雷内·贝尔纳茨、岳尔根·约斯特、简-皮埃尔·马乔拉等4位外籍专家获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奖。
加大基础研究和原创发明奖励
市科技奖励中心负责人介绍,202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在奖项总数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加大了对基础研究和原创发明的奖励。奖励基础研究成果的自然科学奖、奖励原创发明的技术发明奖占比分别达到23%和15%,高于前5年均值(15%和13%)。
去年12月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的决定》规定: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科学技术普及奖每次授奖总数合计不超过200项。而此前,上海科技“四大奖”每次授奖总数是不超过300项。这意味着,“四大奖”的含金量大幅提升,科研人员获奖难度大幅增加。
经过较往年更严格的评审,自然科学奖成果蕴含的原创性、引领性和颠覆性“基因”有所增强,学科交叉和前沿领域的研究已成主流,折射出上海“创新策源地”的基石在不断夯实。16项自然科学一等奖成果中,6项成果的论文发表在《细胞》《自然》《科学》三大国际顶级科学期刊。一些获奖项目不仅探索科学前沿,更开创了科研新道路和新方向。如“粒子系统与分子动力学的随机快速算法及应用”项目提出了具有线性复杂度的随机分批算法,并建立了数学理论,相关成果应用于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量子多体问题、国产大飞机、双锥对撞点火核聚变等领域。一些获奖项目注重学科交叉,将带来颠覆性的应用变革。如“固液微观界面动力学性质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项目将理论物理与其他学科交叉,成功制备出一款海水淡化膜,比美国陶氏公司海水淡化膜的水通量高15倍。
17项技术发明一等奖成果中,有644件已授权发明专利,平均每个成果有38项发明得到专利保护。其中,“新型检测技术及装置,机器人导航、定位与自主控制,无人系统控制技术”项目获85件发明专利(包括4件美国专利)授权,成果服务于多个国家重大设施,避免了多起重大灾害。“耐热高强钛基复合材料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创制的耐热高强钛基复合材料,与一种国际著名高温钛合金相比,其服役温度提高150摄氏度,为空天和国防重大装备研制作出贡献。
强化激励中外重点科技人才
虽然202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的授奖项目较往年大幅减少,但科技功臣奖、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国际科技合作奖三大“人物奖”的获奖人数却明显增加,2人获科技功臣奖,10人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4人获国际科技合作奖,体现出上海强化激励重点人才的趋势。
科技功臣奖展现了战略科学家对国家重大需求和上海产业能级提升的引领作用。两位获奖人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领衔者,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具有深厚的科学素养、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和大兵团作战领导力。
吴光辉院士是我国航空领域杰出的飞机设计师,担任过4个型号军、民飞机总设计师,从我国第一型自主研制的预警机空警2000,到我国首款喷气支线客机ARJ21和大型客机C919,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作出开拓性贡献。
吴光辉院士参与试飞一线工作。中国商飞供图
丁健院士是我国药学领域的领军科学家,在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的10年间,领导全所建成了符合国际规范的综合性创新药物研发体系,在我国从仿制药到创新药的跨越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个性化药物精准治疗的战略实施作出重要贡献。
丁健院士在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供图
10位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奖者中,有6位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在量子科技、红外物理、智能材料、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了骄人业绩。张亚林、张少霆两位获奖者是企业创始人,都奋战在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第一线,分别在人工智能芯片研发和人工智能赋能医疗方面,带领研发团队取得重大成果,助力提升了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本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显示出,中青年是上海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198项获奖项目中,共有1856位完成人,45岁以下的有1133人,占比为61%。年纪最轻的第一完成人是1990年出生的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宋冰,他牵头获得自然科学二等奖。
国际科技合作奖获奖彰显了上海在科技发展中秉承开放态度,致力于为全球科技合作营造良好的环境,获奖者均为国际知名科学家。
艾尔莎·瑞秋曼尼斯教授是拉脱维亚裔美籍科学家,自2005年起,她一直积极参与和促进中美两国化学会的交流。荷兰癌症研究所教授雷内·贝尔纳茨是全球肿瘤功能基因组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带领团队与中方团队合作,为肝癌治疗带来了新希望,也为中国在国际肿瘤研究领域的地位提升作出重要贡献。德国莱比锡马普数学研究所创始所长岳尔根·约斯特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长达20余年,对中国数学领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配位化学实验室荣誉研究主任简-皮埃尔·马乔拉作为东华大学顾问教授,促进了中法两国在纳米医学领域的长期合作。
编辑: | 傅姗姗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