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研环境优越的国外到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从文化中心北京到荒凉的西北戈壁,十几年的隐姓埋名,十几年的呕心沥血,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科研事业……他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是享誉国际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作为中科院院士,更为我国现代力学事业奠定坚实基础。郭先生终生荣誉无数,却一心只有国家,为祖国河武事业殚精竭虑,以身许国。为发展我国原子弹、导弹和卫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是唯一一位,参与了“两弹一星”三个项目研制的科学家。在生前最后一刻,他想到的仍是如何保护好工作数据。
“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为了能顺利回到祖国,郭永怀把自己数年的研究数据手稿,全部一页一页地扔进了炭火堆…… 回国时郭永怀只带了两大箱古典唱片,和一封钱学森写给他的邀请信。为了深爱的祖国,他义无反顾放弃了康奈尔大学教授优厚的待遇,回到故土助力发展。
1963年起,中国一批著名科学家都陆续消失在学术界。他们放下了手中的基础研究,秘密来到了青海金银滩,开始了为新中国核武研制,隐姓埋名的历史。刚从美国回来不久的郭永怀,也在他们之中来到了这里,开始了他长达数年的核武器结构设计工作。“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为了新中国的强大,郭永怀义无反顾的签订了保密协议,而这,连最亲密的妻儿都不能知道。
青海金银滩的“神秘厂房”,便是郭永怀先生及其他为新中国核武研制付出心血的科学家们工作的地方。那边环境艰苦,条件简陋,墙体斑驳的印记仍在诉说着曾经做过的一次次炸药实验,这是他们的青春,更是共和国艰难却伟大的成长。
当郭永怀第一次踏上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曾暗下决心“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我们也会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奇迹”;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急急忙忙赶回北京,却不幸坠机遇难。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选择与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用身体保护了热核导弹数据。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的学生们回忆郭永怀先生:郭先生并不是一个枯燥无味的科学家。他严谨治学,以身作则,和蔼可亲,关心学生,是一位很有人情味的科学家。
郭永怀先生是一个特别朴素的人。他在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的办公室一如他还在时的样子从未改变。当年“流行款”台灯,一个笔筒,一个衣架,一张书桌,再无其他,窗明几净。现在走进去仍能感觉到郭永怀先生在桌前为学生讲解问题,做着教案,仿佛依旧历历在目。
郭永怀先生是个极浪漫的工科生。他爱好摄影,最喜欢给夫人李佩先生拍各种好看的照片,是夫人的“专属摄影师”。脉脉柔情都印在照片里。他也是个宠爱女儿的父亲,在青海做实验时曾上街看到有卖鞋的,想替女儿买双鞋,写信回去问她脚码多大,可鞋码还没寄来,就不幸牺牲。
你已经兑现了年少“科技强国”的承诺,如今,你深爱的祖国,正朝着更为强大富强的目标奔驰而行!
(来源:东方卫视《闪亮的名字》 编辑:周一)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