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体系的源头,也是上海强化科创策源功能,打造全球科技创新城市必须夯实的地基。如何提升基础研究策源功能,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上海的探索一直在路上。
重击不变形、可随意塑形,这个由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颜徐州科研团队,利用超分子聚合做出的新型材料,能解决手机屏幕易碎问题。实际上,基础研究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例如一份科研经费预算,需要在每个大项下,细到一个耗材的单价、显微镜使用的时间,甚至还需列出复印、打印费。
像会计一样精打细算还不够,预算制下经费的使用也有限制。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基础研究是源头。2019年起,上海在基础研究领域选择了14家高校、科研院所的20个项目,开展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经费。去年,上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包干制试点,扩大到303项,其中就包括了颜徐州团队。同样受益于“包干制”试点的,还有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金晶团队,她的科研项目聚焦射频集成电路的设计,将在无线通信、物联网、航空航天以及军用等领域运用。
近年来,上海的基础研究支出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而且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未来,上海将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李怡 实习编辑:陶亦益)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