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代先生到小付家庄游玩时遇到了惊险一幕,在距离岸边100多米的海水里被海蜇蜇伤,无法自行返回,好在有其他游客及时出手相救,让他脱离险境。
代先生说,6号下午4点半,他和家人一起到小付家庄景区游玩,他给自己装备了一身行头,全身只露出额头一小块皮肤,然后独自下海,享受捕鱼的乐趣。代先生称自己游泳游的不太好,但在水面上能勉强漂浮着,当时那天去了带一个扎鱼的鱼枪,身上穿一个潜水服,就是全包裹那种的,戴个呼吸器,戴个潜水镜,趴在水面上。他正集中精力找鱼时,突然间感觉到额头一阵刺痛。
代先生意识到被海蜇蜇了,打算回到岸上处理一下,当时他距离岸边100多米,往回游时,身体出现了不适症状,游不动了。当时他感觉到迷糊,有气无力的,身体好像有点不听使唤了,但是大脑还是清醒的。
代先生说,他环顾四周,看到附近只有一位男士在游泳,他用尽力气呼救,对方听到后立即游到了他身边,并把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游泳圈给了他,但游泳圈太小,没法套在身上,他就抱在怀里,躺在水面上,由那位男士推着他回到岸边。上岸后他的体力虽然有所恢复,但被海蜇蜇过的额头变的通红,出现了很多疙瘩,还很疼,他赶紧回家,用明矾水清洗了额头,过了4天,不适症状才彻底消失。
代先生说,上岸后他对救他的好心人表示感谢,希望留下对方的电话,但对方拒绝了,只说自己姓陈,是大连理工大学的教师,陈老师陪他休息了一会儿,见他体力恢复了,就又下海游泳去了。代先生称自己非常感谢陈老师,没有陈老师他有可能说不上咋回事了,还激动地说:“这是恩人啊,我得感谢感谢”,陈先生说再去海里玩一会儿,不用他感谢,称谁碰到了都能帮忙的。
“海蜇”是对大型水母的一种俗称,在我市周边海域,主要有四种大型水母,分别是海蜇、沙蜇、白色霞水母和海月水母,而蜇伤人的,绝大部分都是沙蜇,每年8、9月份,是沙蜇到近岸水域繁殖产卵的季节,往往就会与游泳者“不期而遇”。沙蜇口腕以及触须分布了大量刺细胞,毒性很强,人体一旦接触后,刺细胞会遗留在皮肤表面,需要及时处理。
市皮肤病医院皮肤科门诊副主任医师董昳莅解释说,首先就是不要用淡水冲洗,因为用淡水冲洗会把皮肤上那些没有释放毒素的刺细胞,刺激它释放毒素加重过敏或者中毒的症状,可以用干毛巾或者衣服,如果都没有的话哪怕用一些沙土,可以把皮肤上面粘液的那些东西擦掉,擦掉完以后可以用海水冲洗,或者使用明矾水,或者碳酸氢钠水,就是用碱性的水做冲洗,或者是湿敷。
人被海蜇蜇伤后,症状会因为海蜇种类、蜇伤面积、个人体质而有差异,如果自行处理后,症状不能得到缓解,应该及时就医。
市皮肤病医院皮肤科门诊副主任医师董昳莅说,如果毒素入血以后,浓度比较高,或者毒素比较强的时候,甚至出现急性的肾衰竭、肺水肿,这种都是需要抢救的,严重的会出现死亡。
此外,海蜇蜇伤后引发的刺激性皮炎及身体过敏反应有一定持续性,部分患者经过治疗,症状消失后两、三天,甚至两周后,仍会再次出现过敏症状。
(素材来源:辽宁台新闻中心 实习编辑:胡驰宇)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