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是许多外国人心中的“情结”。然而,长征路其实是不可能“重走”的!让我们看一组数据:日均行军37公里,几乎每天一次遭遇战,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人献出生命……这些是众所周知的368天、25000里之外不可思议的神话,它真实发生过,但无法复制!真正能复制的是长征中体现出的“长征精神”,追求信仰、同艰共苦、不畏艰险。11年前,就有一位古稀之年的以色列老兵怀着崇敬之情重走长征路,他要追寻的,正是这种“长征魂”。
以色列伞兵退役中校武大卫说,“在我2005年重走长征路时,沿途路过的每一个城镇、村庄,所有遇到的人,他们都问我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外国人,70岁了,还要重走长征路?我的答案是我想寻找 “中国魂”。人们听后不解,问我什么是“中国魂”,我说就是(长征中红军的)领导力”。
一身军人气质的武大卫本名大卫·本·乌泽勒,今年已81岁高龄。年少时读过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也偶然在电视上看到过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场景。亲身走一走长征路,一直是他心中的一个梦。2005年,这个梦终于成为现实:他与张爱萍将军的女儿张小艾一起从江西到陕西,耗时近5个月,行程24000多公里,其中步行1200多公里。亲身体验当年红军遭遇的种种艰难困苦让他感慨万千。“我(在红军长征纪念馆留言簿)写道,红军将士们在饥寒交迫的状况下,还要一面战斗,一面继续长征路,并顺利完成长征征途,这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石。”
在传奇般的军旅生涯中,武大卫一直在条件艰苦地区工作。一次艰苦的穿越沙漠训练,手下一位少尉军官当着眼冒金花、充满渴望的士兵们,先喝上了水。得知此事的武大卫二话没说,“一脚将他踢出了连队”。爱护士兵、吃苦在前,正是武大卫理解的“长征精神”。
武大卫重走长征路时也选择了险峻的山路。在重走长征路期间,他采访过近百位参加长征的老红军,亲耳听到一位90岁老红军对“长征魂”的讲述。
“我问(这位老红军指挥官),为什么你的士兵会跟着你长征?他看着我回答说,我永远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我引领着我的士兵继续长征。”
武大卫认为,红军能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是因为有一种官兵团结、同生死共患难精神。
“红军(长征胜利)的秘诀是领导者,指挥官树立了好榜样。”
他在古稀之年亲身到中国感受这种精神,在此之前则一直将红军长征视为自己前进的航标。
“长征本身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当时严苛的作战、生存条件无法复制。(长征路)真的很艰苦、很残酷。我对以色列国防军军官们说,听着,你们永远都不会面对如此严酷的环境,根本想都不要想。如果你想救已陷入沼泽的战友,你需要让你自己也陷进去,这样才有机会把他救起来。努力从我和你们分享的长征故事中获取到他们(中国红军战士)的那种极强的意志力和巨大的精神力量。”
在老人看来,长征的奇迹不仅属于中国军队,也应当成为世界各国军队学习的教材。他曾主动联系以色列国防军,开讲座把“长征精神”传递给以色列军人,包括自己的孙辈。
几十年来追寻“长征魂”,武大卫曾总以为长征路就是一条普通的道路;直到走完长征路他才明白,长征路其实没有路,只是红军自己走出来的一条“中国道路”。
“事实上,红军将士们愿意克服艰险继续长征,寓意很深远。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正是从长征中获得了建国之道。”
今天,长征精神与长征路又变成了改变当代中国面貌的新的复兴之路。
虽然重走长征路已过去11年,武大卫仍感到长征精神对自己的影响在日益加深。就在9月20号,已经81岁高龄的武大卫在以色列城市特拉维夫举行了 “重走长征路”的专题报告会,讲述中国红军的长征精神,也让更多人了解80年前的这一人类壮举。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