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QQ个人信息贩卖群:1000元能买上百万条
根据线索,记者在某个QQ群内果然发现,有人贩卖各种各样的个人信息,有车主、企业主的,也有各种银行贵宾客户和各类商业会员的。
记者以买者的名义,与一名贩卖者取得了联系,对方表示,花1000元能买上百万条个人信息。于是记者付了款,之后就收到一个打包文件,打开一看,里面的个人信息,来自全国各地,涉及多个行业,有外省市一些公务员的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还有不少学生的学籍信息。
这些都是真的吗?记者按照上面的联系方式,随机拨打了20多个电话,除了极少数人工作岗位有调整外,其余全是真的。
在浩如烟海的个人信息中,有两份EXCEL文件,引起了记者注意,因为保存的都是工行在上海地区的金卡客户信息,包括姓名、卡号、身份证号码、存款金额和家庭住址等。记者根据文件内提供的地址,随机找了两人。
市民陈先生表示泄漏的信息都是真的,并担心如果信息被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利用的话就可能成为受害者,但陈先生也不知道信息从哪里泄漏掉的。
市民秦先生也声称各项信息都是真实的,当初看到信息时觉得很吃惊,因为工商银行卡所有的网银、手机银行都没有登陆过,只是单位统一办的。
那么,客户资料会不会是从银行渠道泄漏出去的呢?记者向工行上海分行核实情况,相关负责人表示,文件表格不是银行内部格式,另外,经过数据匹配,客户账号信息与上海分行内部数据库的信息,并不一致。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我国刑法明确,任何组织机构或个人,非法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情节严重的,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判7年有期徒刑。专家指出,这名向记者兜售个人信息的卖家涉嫌触犯刑法。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刑法专家孙万怀表示,当事人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刑法中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已经构成了刑法中所讲的情节严重,因为他所出售的公民个人信息的条数,数量是非常巨大的。
不过专家指出,法律上虽对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一方有所约束,但对于乱用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却没有做出限制,这就使得一些商家购买了他人信息后,进行广告轰炸,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甚至用来进行电信诈骗。专家建议尽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对滥用信息的行为也做出限制。
看了片子,真是让人不寒而栗,信息泄露已经到了如此疯狂的地步,我们的信息已经成为他人的生财之道!到底是谁泄漏了我们的个人信息?细想起来,其实很多渠道都有可能,甚至已经到了防不胜防的地步,一些市民刚刚签下购房合同,过了两天就会收到无数装修公司的推销电话;车辆保险到期前两个月,各大保险公司就会发来各种短信。谁来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要抓住泄露的源头真就那么难吗? 非常赞同专家的建议,对于滥用信息的行为我们应尽快完善法律,对其进行限制。
(看看新闻网记者:王懋)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