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科研工作者立即着手开展了抗新冠病毒药物的研发工作。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悉,由该所参与研发的VV116和FB2001两种候选药物目前已经完成临床前研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VV116是由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和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等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共同研制的一种可口服核苷类抗新冠病毒候选药物。临床前药效学研究显示,VV116在体外对新冠病毒原始病毒株和变异株,例如德尔塔病毒等都有显著的抑制活性作用。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沈敬山研究员科研团队与合作科研机构通过在腺病毒小鼠模型上的试验发现,口服VV116可使病毒滴度降低到检测限以下,可以显著改善实验模型动物肺组织病理变化,一系列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实验显示,VV116的安全性较好且无遗传毒性。
沈敬山研究员告诉记者,目前,VV116候选药物首先在乌兹别克斯坦获准开展临床试验,该临床试验I期、II期、III期同时开展。而国内的临床试验也在进行中,对于临床数据,大家都非常期盼。
而在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另一间实验室内,另一种抗新冠病毒候选药物FB2001也在紧锣密鼓研究中。该药物是由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和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发。课题组负责人柳红研究员告诉记者,他们主要针对新冠病毒复制周期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靶标——3CL蛋白水解酶进行创新药研究,FB2001是他们从实验中发现的一个活性化合物。
柳红研究员透露,FB2001具有非常好的酶的抑制活性,同时对新冠病毒也有较好的抗病毒效果。该候选药物今年3月已在美国进行了I期临床研究。
据了解,针对抗新冠病毒药物的研发工作,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已经在筛选体系的建设、虚拟筛选、高通量筛选、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以及后续小分子候选药物的研发方面都取得了很好进展。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李佳表示,这两个新药都已分别完成临床前研究,在多国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如果能通过临床I期、II期、III期验证证实疗效,将使全世界新冠病人受益。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李怡 编辑:白白)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