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27日)上午,上海气象局发布了汛期(6-9月)气象展望。
目前,自1951年以来最强厄尔尼诺事件正趋于结束。本次厄尔尼诺事件2014年9月开始发展,于2015年11月达到峰值(海温距平为2.9℃),此后开始衰减, 2016年5月第4周(5月16-22日)赤道中东太平洋厄尔尼诺综合区海温监测指数为0.2℃。预计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继续下降,将于本月底到6月回归到正常状态。
受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影响,综合考虑前期气候特征和客观方法预测结果,预计今年我国主雨带位于江南北部、江淮、江汉及西南地区东部,长江中下游可能出现严重汛情,另一多雨带位于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北部。全国大部气温较常年偏高。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个数较常年偏少,但强度偏强,台风路径将以西行为主。总体上,今年夏季我国气候状况偏差,降水偏多,涝重于旱。
记者从今天上午召开的上海市防汛工作会议上了解到,近年来上海的防汛基础设施防御能力有所提升,但依然存在标准不高、欠帐较多的问题。目前,大定海、新宛平、龙华机场、浦东前滩(ES4)等四个排水系统已基本建成,将在汛期发挥作用;虹口港、朱泖河、洞泾等3座泵闸也已基本建成,防汛基础设施的防御能力有所提升,但设施现状与国家提出的新标准、城市发展的新需求、市民群众的新期盼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目前本市一线海塘还有135公里未达标;黄浦江防汛墙因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等影响已较设防标准有所降低,遇到类似“菲特”台风期间出现的超标准洪水,上游大部分岸段将可能出现漫溢越顶;西部地区泄洪能力尚未明显改观,郊区除涝能力普遍不足;本市已建排水设施防御标准距离国家提出的新标准有一定差距,且目前中心城区(外环线内)还有24个排水系统尚未建成。
防汛防台的风险点日益增多 防汛压力有增无减
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空间的不断拓展,潜在的防汛安全风险也日益增多。据统计,今年北横通道、轨道交通、越江通道、排水系统等一批重大工程将跨汛施工。特别是北横通道工程将在苏州河(长寿路桥)下游侧缩窄46%的河道断面,将会对今年的安全度汛带来较大影响。同时,今年汛期迪士尼正式开园,届时正值台风暴雨的高发期,相关防汛应急抢险、人员疏散转移等预案尚未接受实战的检验。
此外,海上防台风管理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全市尚有79座下立交还存在一定的防汛隐患;另有120个居民小区暴雨积水问题尚未彻底解决;金山、松江、青浦、崇明等郊区县还有50余万亩农田极易受涝。
记者获悉,近期上海不断强化应急抢险力量建设。已经新购置了42台大功率移动泵车,扩建、组建了100支防汛排水突击队伍,更新、轮换、新增了各类防汛物资储备1000余万元,并新建完成了杨浦和排水公司等市区两级防汛物资储备基地。
即日起,气象、防汛部门“早期预警,内部通报”预警会商机制,进一步强化事前沟通和会商,为应急响应和高效处置赢取更大的主动权。于此同时,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要继续围绕市防汛指挥部确定的“六大”防汛重点区域(北横通道施工地区、虹桥枢纽地区、迪士尼地区、排水系统空白地区、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跨汛施工地区、市郊低洼易涝地区)和“十大”防汛重点部位(在建工地、高空构筑物、危棚简屋、小区排水管网、地下空间、设施菜地、道路下立交、临时筑坝封堵管道、病险水闸、堤防薄弱段),持续深入地开展防汛检查,切实把防汛隐患排查和整改贯穿于整个汛期的始终。
本市今年汛期(6-9月)气候趋势具体预测意见如下:
降水。预计汛期总雨量650-750毫米,较常年(684.5毫米)偏多。盛夏突发性局地暴雨、雷雨大风、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出现的频数偏多。
梅雨。入梅正常略偏晚(常年6月17日),出梅偏晚(常年7月10日),梅雨期偏长。梅雨量230-330毫米,较常年(243.1毫米)明显偏多,出现流域性大范围强降水的可能性较大。
高温。预计汛期平均气温27-28℃,高温日数14-21天,较常年15天偏多,较去年12天明显偏多;37℃以上的酷暑日数为4-7天,较常年(4天)偏多,较近10年平均(9天)偏少,极端高温在39-40℃左右。
台风。预计今年台风登陆我国的区域主要位于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影响本市的台风1-2个,台风强度偏强。
总体上,本市今年汛期将呈现“降水总量偏多且梅汛期降水极端性强、影响台风个数偏少但强度偏强、盛夏高温日数多、强对流天气偏多”的特点,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气象灾害偏重。
另外,本市今年以来,气温起伏大、降水偏多。1月下旬本市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寒潮天气,1月24日徐家汇站极端最低气温达零下7.2℃,为198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值。寒潮过后迅速回暖,于2月9日入春,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早(常年3月7日)。截止到5月25日,4月以来本市降雨总量达253.0毫米,较常年平均值偏多53%。
(编辑:傅群 实习编辑:蒋唯伟)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