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新市街道办事处招聘环卫工人,明确要求年龄35周岁及以下,再度将“35岁现象”问题推至公众视野。
35岁,按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仍属青年范畴,本应是职场经验与精力兼具的黄金阶段,但如今,它却仿佛成了一道“分水岭”,让无数求职者陷入困境。
更有甚者,长沙市望城区发布的《2025年事业引才博士公开引进公告》,要求年龄28周岁及以下,优秀者放宽至30周岁及以下。
深圳一知名奶茶门店要求店员年龄在18-25岁之间,另一品牌甚至表示超过20岁都需考虑,超过22岁基本不招。
有舆论就质疑,难道26岁就摇不动奶茶,36岁就扫不动地了吗?
这些年龄限制现象,部分源于用人单位的“现实考虑”,如担心员工体力、学习能力跟不上,但很多限制明显不合理。年龄不应成为衡量能力的标准,经验、技能和态度才是职场竞争力的关键。用人单位若仅以年龄设限,可能错失真正有价值的人才。
要打破招聘年龄枷锁,政府和国企应发挥带头作用。近年的全国两会,多位代表和委员建议立法惩治就业年龄歧视,规范企业招聘行为。有委员还提出,政府应放开公务员录用的“35岁门槛”,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先行试点。公务员队伍带头打破年龄限制,将向全社会传递积极信号,推动各行业摒弃年龄歧视观念。
打破招聘年龄枷锁,广纳多元人才,不仅关乎求职者的个人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人才合理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只有摒弃年龄歧视,才能让“人尽其才”成为现实,为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编辑: | 马盈盈 |
责编: | 方梁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