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蛇年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上海召开了2025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在这场连开八年的大会上,各委办局、企业和各区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推进上海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这句老生常谈的话,在大会开始前再次得到应验。大会的新朋友之一——海拉(上海)管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科熙告诉记者,落“沪”没多久,就已经感受到了上海营商环境十分友好。“在这里你能感受到能量满满、欣欣向荣以及飞快的速度。”
主营能源业务的寰泰集团一直着力于“走出去”。寰泰集团董事长南逸介绍道,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银行的融资,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便利。同感的还有黑湖科技,企业创始人&CEO周宇翔告诉记者,“营商过程中众多事项已经实现线上化,并且政府对于数据、线上办公非常的重视。”
每年的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最受瞩目的就是新一版的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发布。记者翻阅了这本《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发现共有5个方面58条。内容全面细致,最吸引记者眼球的则是“无事不扰”这四个字。
过去很多企业可能会接到各监管部门接二连三的检查,部门多,检查也多。但这对企业来说,意味着要把大量的时间用来应对检查。而站在政府监管部门的角度来说,放手不管也不是办法。所以在营商环境优化的过程中,平衡“管”与“不管”的度,做到“无事不扰”,大家动足了脑筋。记者翻阅了往年的行动方案,发现每一年都提,最早可以追溯到“跨部门联合检查”等旨在减少对企业上门打扰的举措。今年的8.0版行动方案则上新了各行业领域形成“无感监测”对象清单和“无事不扰”事项清单。
这几年,各种“新式武器”也被用了进来,比如远程监管、大数据监管、检查码......记者了解到,其中的检查码,未来将实现减少次数的同时保证检查质效。而在今天发布的8.0版行动方案当中,针对其提法变成了“全面推行”。
在今年开年,这个检查码就出现在了上海各区。检查前执法人员先申领,然后告知被检企业。这过程就倒逼监管部门想想清楚再去查。前期准备完成后,多部门上门同时检查,把检查内容合并同类,尽可能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打扰,将时间真正留给企业创新、兴业。
最近,对企业“无事不扰”也是得到不少政策条例的加持:一个多月前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本市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意见》以及修改后的《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增加的第六十三条等等都对涉企行政检查提出了规范要求......由此可见,政府与市场间有了清晰的“边界感”,行政执法既不失位、也不越位,恰到好处。
然而,“无事不扰”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实打实、硬碰硬的,对政府部门来说可能就要把所谓的“麻烦”留给自己。有企业就表示,政府在“不扰”的基础上提供了主动的服务,主动的嘘寒问暖。安波福中国及亚太区总裁杨晓明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在春节前,属地政府部门就主动来问是否存在用工困难,提出了主动的帮助。“一体化的服务,让企业收到了针对不同问题的专门团队服务。”他还介绍道。
今年,上海的行动方案做到了第八版,累计实施了1100多项任务举措。那是否意味着优化营商环境应一直往前看?西井科技董事长谭黎敏在和记者的交流中表示,迭代更新过程当中,可以回顾总结已有的成果,形成一个闭环,再基于已有的成果,去不断地调整。
今年的行动方案相较往年再度“瘦身”,找到了一个“聚焦提升企业感受”的角度,得到了不少企业的好评,这背后其实是上海为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下的苦功,花的巧思。
编辑: | 陆周杰 |
视频编辑: | 陆周杰 |
美术编辑: | 袁一 |
摄像: | 屠佳运 |
责编: | 沈姝艳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