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分之零点四八,这是11月25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对全国进口冷链食品以及外包装抽检监测新冠病毒核酸的阳性率,主要集中在食品外包装。这个外人看起来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数据,却足以使进口冷链食品整个产业链都紧张起来。
在国内第一大进出口岸上海,看看新闻Knews记者走访了冻品产业链上的进口商、冷库、分销商、商超,发现从“一开始有点乱”,到如今“四证齐全,才可以收货”,整个产业链都在努力调整,以适应消杀、核酸检测工作的常态化。
与此同时,更多看不见的影响也正在浮出水面: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工作环境风险增高,“现在可能是'冻品人'比较苦的时候”。
第一存放点:进口冻品外包装消杀与核酸检测第一站
在上海市崇明区长兴岛,看看新闻Knews记者见到了润稼冷库负责人陈自建和进口肉类企业负责人李宁。当天,李宁有一批来自新西兰的牛肉刚刚从上海口岸通关离港,运抵润稼冷库。
李宁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目前海关会抽取一定比例的进口冷链食品进行预防性消杀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若没有被海关抽中,则会被运送到上海市指定的90家“第一存放点”来做同样的工作。这样以来,从上海口岸入关的所有进口冷链食品100%都会接受预防性消杀与核酸检测。
这批来自新西兰的牛肉属于后者,而润稼冷库正是上海市指定的90家“第一存放点”之一。在这里,进口冷链货品将经历来到中国后的第一次消杀与核酸检测,所有进库的进口冷链货品都需要取得消杀证和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后,方可出库,由此进入中国市场。
需要指出的是,这两项工作都只对货品的外包装进行。听起来非常简单,但这两个新增环节却导致原本一个小时可以完成的工作,现在完成要花四个小时。
冷库负责人陈自建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原本从集装箱把货搬到冷库,由人操作叉车完成。如今把货从集装箱卸下来要消杀,需要人工徒手搬运,而且一次只能搬一箱。
“对每一箱货物要进行六面消杀,表面消杀湿润程度要持续30分钟。”不仅要全面消杀到,而且药物剂量要足。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在现场看到,通常是一人搬运,一人为箱子翻面,一人喷洒消毒试剂。完成消杀动作后,货品要静置30分钟,才能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取样工作。耗时耗力,每条集装箱的卸货时间都变长了。
“我们现在已经采取24小时连班转,每天可以做四五十条集装箱,但是还有二十条做不完,下周的业务已经全部都排满了,一般都是十天以后了。”对于目前压货的情况,陈自建有些无奈。
李宁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积压会造成货物周转率下降,“那么我回款的速度也会减慢,就会导致资金的一些紧张吧。”同时,无论在港口还是冷库,货物积压滞留还会产生更多的租金成本。
对此,冷库负责人陈自建也在试图寻找提高效率的办法。在疫情防控中不断寻求完善的不止陈自建。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防控举措也一直在调整当中。
11月23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将34家冷库设为首批市内“第一存放点”; 11月30日,“第一存放点”扩容到73家; 12月2日,这个数字又增加到了90家,其中54家为“第一存放点”,36家为“中转查验库”,分别承接不同品类的进口冷链食品。
分销商:再度消杀并首次对食品核酸检测
在上海市闵行区的一家肉类加工厂,看看新闻Knews记者见到了下游分销商李向东,他的办公室、走廊都飘着消毒水的味道。
李向东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他主要从李宁这样的肉类进口商手里进货,然后将大块的牛肉、猪肉、羊肉分切加工,供给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美团买菜等生鲜平台,目前一个月的加工量大概有100吨左右。
“我每天进几次车间,我们要是有一个人出这个事儿我们天就塌了。”
“那你会担心吗?”
“非常担心,而且我为我自己也非常担心,所以我们一定本着对自己负责的精神,也要认认真真地把消杀做好。”
在“第一存放点”已经经历了外包装消杀与核酸检测的进口冻品,到了这里要接受第二次消杀,随后的核酸检测取样则是对冻品本身,这也是进口冷链食品进入中国后首次被拆封,取样检测。拿到核酸检测阴性的报告后,这些货才会进入李向东的加工车间。
而加工好的成品,即便经过了核酸检测,也有了全新的包装,客户在收货前也有严格规定。
“我们俗称四证齐全才能交货。有检疫证、消杀证明、报关单、核酸检测、还有一个承诺书,这些材料都是按对方规定要随车走。 ”李向东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除此之外,消杀证明和核酸检测报告还要提前上传系统,让大家都看得到。
商超:“四证”齐全方可收货 追溯码仍在完善当中
盒马鲜生是李向东的合作商超之一,在盒马歌斐中心店,看看新闻Knews记者发现,进口冷链食品货柜放置了醒目提示,承诺店内每一批次进口海鲜肉禽都带着核酸检测报告。在海鲜区域,还放置了追溯码,顾客扫码即可看到相应的海关检验检疫证明,消杀证明以及核酸检测报告等信息。
然而,在冷冻肉禽专区,看看新闻Knews记者发现手机扫描部分进口牛肉的追溯码后,并不能看到相应的消杀证明以及核酸检测报告信息,但这些信息在盒马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通过后台系统可以查阅到。
店长李丹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我们信息还在完善当中,后期的话也是顾客可以查找到的。”
利润变薄风险增高 “冻品人”身处艰难时刻
疫情波及整个产业,也让进口冷链食品行业当中的“冻品人”身处艰难时刻。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从盒马鲜生歌斐中心门店了解到,进口冷冻肉类的销量下跌明显,跌幅达50%左右。
此外,轮番消杀、核酸检测的费用一般由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自行承担,加上此前提到的货物周转率下降,产生更高的租金成本,最终的结果都指向利润变薄。
“现在整体来说,‘冻品人’可能是比较苦的时候,”分销商李向东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原来可以挣两块钱一斤,现在就只能挣一块钱了,原来挣一块钱,现在可能就剩一毛两毛了。”
更为重要的是,身处进口冷链食品产业链上,不少“冻品人”每天不得不接触进口冻品,行业接连出现的进口冷链食品核酸检测呈阳性的事件,让他们压力倍增。
润稼冷库负责人陈自建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从来没有这么焦虑过。”
李宁坦言,“作为进口肉类的进口商,我觉得我的焦虑应该不比陈总要轻。”
分销商李向东则是,“非常担心,而且我为我自己也非常担心。”
担心自己或者同事被感染,这或许是所有冻品人心照不宣的忧虑。但也正是因为这份担心,身处其中的冻品人对待疫情防控这件事异常认真仔细。
“我们能做到的,不折不扣完全按照这样的消杀程序去走,既然我们作为一个指定的中转企业,那我们义不容辞,一定做好这样的工作。”陈自建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进口冷链食品还能安心吃吗?
需要指出的是,猪、牛、羊等动物并不会感染新冠病毒,按规定生产的相应肉制品也不会自带病毒。但是,新冠病毒携带者在违规操作的情况下,有可能会污染食品或者外包装。截至目前,国内并没有出现因为食用进口冷链食品而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张继明认为,“预防进口冷链食品的感染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不必为此拒绝进口冷链食品。
“首先,从正规渠道购买进口冷链食品。第二,尽量熟食,不要生吃。第三,买来进口冷链食品后,先不要打开,将其放入56度以上的温水中浸泡半小时,这样可以将外包装以及内部的食品表面的病毒灭活。第四,对用过的餐具立即清洗消毒。第五,操作前戴好口罩和手套。”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智敏 刘宽漾 编辑:范燕菲)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