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腾讯应届生因高强度加班怒怼领导”的消息冲上热搜,引发讨论。从网传截图来看,起因是微信产品部一份“突破自我奖”名单中,有员工的评语是“连续20多小时高强度并行设计和开发,确保了宣传页面按时上线,持续1周高强度完成超过200项产品和设计走查修改”。
对此,这名员工有感而发,质问管理层:“内测延期一天,企业微信是不是马上就会倒闭?官网延迟一天上线,客户是不是就马上跑到钉钉飞书那去?是不是非得让开发人员加这20多个小时的班,才能让这个版本满你们的意?你们做任务排期的时候,到底有没有考虑过手下人的死活?”
他还希望被迫加班的同事好好想一想用年轻健康的躯体、用高强度的加班,换来所谓的奖金奖杯到底值不值。这位年轻人同时表示,自己打算第二天辞职。
针对上述事件,企业微信负责人黄铁鸣在腾讯内部论坛上表示,对于这位同学敢于直言问题的态度,表示认可,称持续高强度的急行军是不持久的,会尽快优化,并明确,不会让大家因为顾虑到考核排序而“比加班、比谁走得晚”。
这位企业微信负责人表示,了解到这位同学刚加入部门2个月,刚来压力较大,与周边同学交流下来发现大家普遍工作高强度,加上近期身边好友不幸去世产生较大内心冲击,因此情绪迸发在部门群内表达了自己对高强度工作的意见。上述提到的项目牵涉到3个业务集团、3个产品的联合开发,上线的时间节奏也是基于三个团队之前的共同商定而确定的,时间紧、任务重。同时,他还提出了三点优化方案,即及时做好规划,尽量避免让大家在短期内高强度的工作;健康合理工作时间,团队内部、跨团队合作,共同商议健康合理的作息时间。
的确,“连续20多小时工作”无疑是对身体健康的严重透支,过度激励可能起到不好的示范。而这个个案的背后,反映出的正是一些行业、企业对“加班文化”的默许甚至是鼓励。 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遵守国家工时制度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其中,第三十六条明确,“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
而针对近来频频引发热议的996工作制,最高法、人社部也曾于去年8月明确,“996”工作制严重违反法律规定,应认定为无效。最高法进一步指出,超时加班极易引发劳动争议,影响劳动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不过在新经济新业态蓬发展的当下,更为灵活机动的工作模式确实也成为不少行业的需求。
近几年互联网公司中就非常流行一种“大小周”工作模式,即单双休循环制度。在该机制下,每隔一星期就需工作6天才,因此“打工人”的双休无法保证。近来,在劳动部门监管和用工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推动下,一些互联网公司纷纷取消“大小周”,但在项目和进度压力下,变相加班仍然存在,同时也一度引发“变相降薪”的讨论。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