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轰鸣的数控集训基地,身着印有世界技能大赛Logo的选手们正在数控机床操作现场注视着整个加工过程。44届国家集训队选手,今年22岁的郑敬伟和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拔赛参赛选手,19岁的浦磊,以及指导教练、30岁的高级技师何启超,都是来自八院149厂的技师团队。世界技能大赛(下文简称“世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它代表着世界技能的最高水平。149厂将作为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比赛的训练基地。为此,这支由“85后”领衔的“95后”团队正在打造出自己的“金牌团队”。
2016年初,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要求年龄必须在21周岁以下,这让很多技术大咖望而却步。第一次参加世赛的郑敬伟以及今年的蒲磊,他们刚到企业时候,都跟随着自己的师傅加工运载火箭、空间机构等各式各样的零件,这些零件的技术指标都达到了毫米级,甚至达到了0.004毫米的技术要求。
航天工匠的功底让他们顺利通过上海市比赛、集训队的层层选拔,代表上海队参加了世赛的全国选拔。回忆起第一次参加比赛的情景,郑敬伟说:“到了比赛现场,发现无论是工具、量具,还是竞赛方式都和之前的训练、比赛有很大的差异,只能利用比赛开始前十分钟和教练进行赛程的规划,比出自己的水平。”
原来,选手们之前参加的都是国内的比赛,国赛比赛规程是将练习样题修改30%后作为正式比赛试题。然而,世赛的试题却是以盲题形式给出,练习的零件与比赛加工零件完全不一样。何启超和郑敬伟面对第一次的比赛任务,他们能做的就是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将个人最好水平充分发挥出来。
初出茅庐的郑敬伟心里明白,在比赛中如果尺寸不满足要求仅仅是扣分,但在生产岗位上,一丝的偏差就意味着报废,会影响航天型号的成败,所以他把每个零件作为产品来加工,确保在技术指标方面能够做到不被多扣分。最终,经历了三天的比赛,郑敬伟以第十名的成绩晋级了世赛的国家集训队。
149厂大师工作室带头人、特级技师金红新一边选拔好苗子,一边提升团队的数控技能水平。在企业里,树立技能标杆,营造出一份“赶、拼、超”的技能提升氛围,让刚进企业的年轻人做到“学技能、悟原理”。另一方面,何启超带着郑敬伟走出企业,学习全国各省、市的先进技能和培养模式,从而摆正自己的位置,虽然不能做到“百战百胜”,但力求“知己知彼”。
这支金牌团队定下了更为远大的目标,149厂将作为2021年世赛的数控训练基地,不仅仅要培养比赛型选手,更要培养职业型员工。在每次外出集训比赛回来后,何启超总会与金红新师傅一同讨论技术改进和技能培训方面的问题。这支团队的技术改进思路也随之越来越多,训练模式、加工工艺与加工效率都有了长足进步。金师傅说:“参加比赛一方面是给年轻人提供一个平台展示自我,更重要的是要将国内、国外的先进加工技术学到手,用到我们自己的产品上,做到‘降本增效’,这样企业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无论是何启超、郑敬伟还是正走在成长道路上的蒲磊,他们都慢慢成为了这支金牌团队的核心人物。在他们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青年职工加入到了创新的行列中。由于超龄三个月而无法参赛的葛浩杰,在平日里,他总是钻研数控技术,他的内心多了一份对世赛的向往。
作为与蒲磊一同入职的室友,他经常会请教蒲磊一些技术加工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他说:“虽然没机会参加世赛,但我会把精力放在国赛和日常的技术提升上。”大国重器离不开工匠精雕细琢的精神,这支金牌团队坚持以赛带训、以赛带培养,瞄准着2019年俄罗斯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而奋斗。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汤铭 通讯员:范文超 实习编辑:若云)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