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光明
“大光明”这三个字在许多老上海的脑海中不仅仅只是一家“电影院”这么简单,这个曾经标志着上海电影娱乐业“巅峰水准”的名词自其开办起就仿佛与上海结下了不解之缘,被许多“影迷”视作心中无法取代的“观影圣地”。穿过一道由Art Deco线条组成的放映厅大门,仰望着放映厅内犹如流水波纹般的绚丽天花,“大光明”的放映就要开始了…
大光明电影院
“大光明”所在的南京西路原名“静安寺路”,为1862年时英租界当局为应对太平军进攻而“越界辟筑”,1899年公共租界西拓后越来越多的名门望族富商巨贾开始在静安寺路周边置产落户,为后来静安寺路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班牙人雷玛斯对于电影在上海的推广和普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自1908年在现虹口区乍浦路与海宁路转角口搭建起“铁皮房子”播放电影后,接连在上海开办了维多利亚、夏令配克、万国、卡德、恩派亚等多家影院,其中“夏令配克”(后在该地又被建造起大华大戏院,即后来“新华电影院”的前身,现已拆)与“卡德”两家就开在静安寺路及其周边,静安寺路从20世纪10年代起也开始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电影院。
雷玛斯
对于充斥着“中上阶层”的静安寺路而言两家电影院显然是不够的,在“利益与需求”的双重驱使下,更多更为高档的电影院从20年代后开始在这里陆续登场,“大光明”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说起大光明,大家比较容易忽略的是在上海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代大光明”。1928年潮州商人高勇清(有些文章中也写成高勇醒)与他人合资在现“大光明”的同址上建造了以“西洋古典”为主要建筑风格“大光明影戏院”并聘请著名作家周瘦鹃担任广告部主任,同年12月31日“大光明影戏院”正式开业,首映影片为美国电影《笑声鸳影》,京剧名家梅兰芳先生为影戏院揭幕,时称之为“梅开光明”。“大光明影戏院”开业后曾一度以环境优越、设备先进及首轮电影等优势吸引了不少观众前去观影,1930年发生的“《不怕死》事件”是该影院最终走向末路的关键原因。1930年2月21日,美国派拉蒙公司大片《不怕死》在上海“大光明”和“光陆”两家影院上映,影片放映后不久即因其中大量的“辱华镜头”在沪上华人领域引起轩然大波,“大光明影戏院”的营业额由此一落千丈,1931年10月开业不到三年的“第一代大光明”被迫宣告停业。
就在大多数人都认为“大光明”将要从此淡出人们视野之际,一位电影界大鳄的出现使得本已“积重难返”的“大光明”终又“起死回生”,谁都不会想到,这次“大光明”的归来将为上海电影史下抒写下一段足以“登峰造极”的传奇,从这一刻起至今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大光明”三个字将一直成为上海人对于“观影生活”的“终极渴望”,一般“工薪阶层”曾一度以能上“大光明”看一次电影而引以为傲。
大光明电影院内景(一)
这位拯救了“大光明”的电影大鳄名叫卢根,是一位英籍华人。20世纪20年代他在取得美国各大影片公司电影放映代理权后开始涉足沪上电影界,在与他人合资成立联合电影公司并出任高管后,卢根在沪上的电影事业风生水起,顶峰时曾一度拥有大光明、国泰、光陆、卡尔登等沪上知名影院,现“大光明电影院”便是他在1932年买下原“大光明影戏院”后推倒重建的。“第二代大光明”的设计者邬达克大家都比较熟悉,其与卢根早在此之前就有过亲密合作,1923年在派克路近白克路(现黄河路近凤阳路)处落成开业的“卡尔登大戏院”(后来的“长江剧场”,现已拆)即是两人之前合作的产物。新的“大光明大戏院”于1933年6月14日隆重开业,首映影片为美国米高梅影片公司大片《热血雄心》,开业后的“惊艳亮相”即为其奠定了日后在沪上电影界中的“王者”地位。
卢根
大光明电影院内景(二)
重获新生的“大光明”外立面简洁且时尚气息浓郁,主入口上方有大片金色玻璃装饰,靠西处有一长方体半透明玻璃灯柱,在夜晚会显得尤为绚丽。影院内部以金黄为主色调,给人以豪华与温暖的感觉,无处不在的“流动线条”是邬达克在这一时期内经常运用的设计手法之一,充分彰显了那个年代上海的摩登之风。在大光明的地面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被称之为“邬达克密码”的印记,事实上在这些密码中隐藏着几个拉丁字母,整合起来即是设计师L.E.HUDEC自己的名字,他想用这样的设计来表达自己对于这个建筑作品的满意与喜爱。
邬达克密码(一)
邬达克密码(二)
邬达克密码(三)
新“大光明”不仅建筑设计新颖且设施先进服务优质,除仍继续保持各大影片公司首轮电影的放映优势外,其在开业初即花巨资从国外购进Carrier牌空调(开利空调),使得室内温度能够始终调节自如,为吸引观众再置下一大法宝。“大光明”的服务是非常人性化的,说来您可能不信,当年“大光明”在每个座位后都装有挂钩,这是为方便观众安放饮料瓶所特别安置的;在靠近走道的一排座位旁都装有带圆圈的小凳子,这是给婴幼儿所特意准备的;此外观众如果疲倦了还可以在腰果形状造型别致的休息厅中小憩片刻…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大光明”在细节上的精益求精为它日后在与沪上各大影院的激烈竞争中打开了通往成功的大门,“远东第一影院”的美名从此享誉国内外。不光是播放电影,许多重要的演出与活动也会选择在大光明举行:1936年1月9日租界工部局乐队和上海雅乐社在此演出海顿清唱剧《创世纪》;1936年2月25日世界男低音之王夏里亚宾在此举行演唱会;1936年6月当时的上海市市长吴铁城在此欢送我国奥运代表团…1939年对于“大光明”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就在这一年“大光明”又添“观影神器”,“译意风”耳机的出现让观众首尝“译制片”风采,著名表演艺术家卢燕和张爱玲的姑姑都曾在“大光明”担任过“译意风小姐”。
大光明电影院内景(三)
卢根作为“大光明”老板的时间实则并不长,30年代中期后他即因资金断裂宣布破产,“大光明”在一度由美国人管理经营后与国泰、卡尔登两家影院一起被浙江实业银行收购,浙实行在此基础上开办国光影院公司并由朱博泉出任总经理,从此已跻身金融家教育家行列的朱老板身上更是增添上了一层“著名电影人”的光环。
时间来到了2010年后,经过精心修缮后的“大光明”再一次迎来了属于它自己的又一个春天,随着“邬达克”在上海的声名远扬,越来越多的年青人也开始怀着好奇而又憧憬的心情来到“大光明”一睹其昔日“沪上摩登坐标”的风采,“大光明”的沪上传奇仍在继续中…
国泰
若说在上海的老影院中能与“大光明”相媲美者,那多半“老上海”可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国泰”,这家与“大光明”齐名的电影院不光与其出自同一个开发团队(均出自上文中卢根的联合电影公司),而且在建筑设计上也同样来自于一个与匈牙利有关的设计师—“鸿达”的构思。
国泰电影院
“国泰大戏院”建造于1930-1931年,由另一家老上海的知名建筑事务所鸿达洋行设计建造,鸿达洋行在上海留下的建筑作品多给人以简洁流畅的感观,我们从其设计的新新公司大楼、光陆大楼、外滩原交通银行大楼上都能寻觅这种设计灵感的涌动。
光陆大楼(曾内设光陆大戏院)
由鸿达洋行设计的“国泰大戏院”在外立面上呈现出浓郁的装饰艺术派(也称Art Deco),这种在1925年巴黎举办的一次名为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的博览会上被正式确立的建筑风格在其设计中讲求几何形体与线条组合的艺术效果,在建筑中常会采用阶梯形的体块组合、横竖线条、流线形转角和几何图案装饰。装饰艺术派从20年代后期“登陆上海”后不久便成为了沪上建筑领域中的宠儿并自30年代起风靡上海,开始遍布于上海的大街小巷,是老上海摩登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当时屹立于霞飞路迈尔西爱路(现淮海中路茂名南路)东北角“国泰大戏院”便是这份摩登的典型代表。
国泰电影院夜景
说“国泰大戏院”就不能不提及老上海著名的地产开发商塞法迪犹太富商沙逊家族,“国泰大戏院”建造便是卢根向沙逊“租地造房”的产物,如据潘光、王健所著《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上海犹太人》一书中所述“如沙逊在出租土地时,不但索取高额地租,而且要由他设计建筑图样,并附加租地到期后全部房产归其所有的条件。南京路的劝工大楼、淮海路的国泰大戏院、西藏路的东方饭店等就是这样由别人建造后再转到沙逊家族名下的”。我们如今在路过“国泰”时仍能清楚的看到在该建筑的中间赫然醒目的写有“Cathay”的字样,而各位读者您只要去翻阅当年的资料就会不难发现,与“国泰大戏院”相邻的“华懋公寓”(现锦江饭店北楼)英文名实则也是这个“Cathay”,而“华懋”正是沙逊财团名下“最具盛名”的地产公司的名字,从这些“巧合”中我们也可以初探到“国泰大戏院”与“沙逊”的关联,至于上文“大光明”篇中提到的那家后来曾成为“国泰主人”的“国光影院公司”与沙逊财团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确认。
维克多.沙逊
“国泰大戏院”于1932年元旦正式开业,开幕电影为美国米高梅影片公司的《灵肉之门》,开业当天登在《申报》上广告宣传语是:"富丽宏壮执上海电影院之牛耳,精致舒适集现代科学化之大成"。“国泰”开业后以放映欧美电影为主,曾以首轮电影与设施先进等优势成为霞飞路(现淮海中路)众多电影院之翘楚,加之其当年周围又有法国总会以及数个高档住宅区,故而能在当时的“国泰”看上一场电影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国泰大戏院”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与“大光明”一样,是上海“摩登”与“高端”的代名词。
国泰电影院内景
美琪
“美琪大戏院”坐落于现江宁路奉贤路口,是在上海历史上与大光明、国泰齐名的又一家知名影戏院。
美琪大戏院
“美琪大戏院”所在地块及其周边在晚清时曾为上海道署设立的洋务局(也称“道台花园”),1911年辛亥革命“上海光复”后因沪军都督府财政紧张故将该地块出售给了英商麦边洋行老板Mcbain George,因此这一带也曾一度被称为“麦边花园”(其范围大致相当于现江宁路以东、南京西路以北,现奉贤路旧时即称“麦边路”),Mcbain巅峰时期曾在沪上拥有众多产业,除了上述“麦边花园”外,著名的外滩一号(初名“麦克倍恩大楼”或“麦边大楼”,后因“亚细亚火油公司”长期在此办公也被称为“亚细亚大楼”)也曾是他的产业之一。
外滩一号
20年代Mcbain本人离沪后“麦边花园”地块又被转售给某外商,后来闻名遐迩且又见证过“蒋宋联姻”的“大华饭店”就是在此之后在该片区被建造起来的。该外商经营此地块的时间不长,20年代后期华人地产商孙春生在探得该外商有意出售该地块的消息后果断出击,在游说于其数位董事之间的同时又积极同自己的“老东家”业广地产公司(即“百老汇大厦”、现上海大厦的开发商)“重叙旧好”并大谈该块开发之美好远景,最终促成这桩买卖,孙本人在这笔交易中据说净赚50万两规银并在之后利用这笔钱在据此不远的威海卫路(现威海路)上投资建造了“孙氏公寓”(即太阳公寓),由此该地块归入业广地产公司名下,后来该片较为知名的大都会舞厅(后静园书场)、大华商场及大华新邨等都是在这之后被陆续建造起来的。
大华饭店旧影
若论该片区最为知名的历史建筑那就非“美琪大戏院”莫属,这幢竣工于1941年的戏院出自著名华人建筑师范文照之手,是他自1929年设计南京大戏院(现上海音乐厅)后又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建筑作品,同南京大戏院所体现出的“复古主义”’不同,美琪大戏院以其简洁的装饰与流畅的线条为这个街角凑向了一曲“现代主义风格”的“交响”,以建筑的语言诠释了那个时代“上海摩登”的内涵。美琪大戏院由上海亚洲影院公司营建,首映影片为美国福克斯影片公司的歌舞片《美月琪花》,开业后即以建筑美观、设施先进及片源优质等优势成为了当时上海为数不多的几家“首轮影院”之一,票价不菲,与大光明和国泰一样,当时的市民同样以能在“美琪”看上一场电影而自豪。“美琪”的营建商上海亚洲影院公司是一个“强强联合”的产物,1938年7月由朱博泉为首的国光影院公司(由浙江实业银行发起开办,曾拥有大光明、国泰、卡尔登<后改称长江剧场>等知名戏院)和以何挺然为首的联怡影院公司(何挺然名下曾拥有北京<后改称丽都、贵州>、南京(现上海音乐厅)、大上海等知名戏院)联合组建,1946年10月该公司期满后解散,国光与联怡仍各自经营,因“美琪”在创办时何挺然出力较多,故后一般多将“美琪”归为何挺然名下。
上海音乐厅(原南京大戏院)
上海音乐厅内景
说起“美琪”二字的来源,一般说法多讲是在戏院开业前经过公开征名后的结果,有取“美轮美奂、琪玉无瑕”之意,实则这只是其一,另一层来源则取自戏院旁大华路(现南汇路)的英文名Majestic,“美琪”也取自Majestic的谐音。
美琪大戏院内景(一)
抗战胜利后的“美琪”在重获新生的同时也迎来了京剧名家梅兰芳先生的“复出演出”。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为了宣传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和“中日亲善”曾多次让梅先生为他们演出,都被梅先生给拒绝了,为此梅先生蓄须明志,甚至还不惜用注射伤寒疫苗针让自己发烧自残的方式避过了日本人一次次的威逼利诱,体现了大师高尚的民族气节。1945年12月28日至次年1月7日,梅先生在“美琪”重登舞台与俞振飞先生合作演出昆剧《刺虎》、《思凡》、《断桥》、《奇双会》等剧目,在当时沪上再一次掀起了一波“梅派热潮”。
美琪大戏院内景(二)
1949年后“美琪”在仍作为“影戏院”的同时(著名芭蕾舞大师乌兰诺娃曾莅临美琪演出)也承担起众多政治 活动会议举办场所的角色。较为知名的如:1954年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1955年周恩来总理向全国省市委书记作关于知识分子改造工作讲话会议等。
60-70年代有两件“戏曲界”的大事均在“美琪”上演,一件是1964年上海人民沪剧团在“美琪”演出沪剧《芦荡火种》,曾创下连演284场的演出奇迹,后来该剧被改编为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其中《智斗》等选段成为了那个年代几乎人所共知的“经典选段”;另一件则是1975年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在“美琪”曾先后拍摄20多个京昆传统折子戏。
美琪大戏院内景(三)
1966年“美琪”曾更名为“北京影剧院”,后于1985年恢复原名,在此之后这里又上演过京剧《曹操与杨修》、歌舞话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等剧目,均轰动一时。
2016年4月经过精心修缮后的“美琪”华丽归来,“美琪大戏院”从此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美琪大戏院夜景
-END-
本文亦发布于“王阳明66 说上海”微信公众号。集笔者“数年走访收集总结之精华”的《觅.境—上海滩二十四小时》已与广大读者见面,现已在各大网店有售,大家如感兴趣可以关注,如需笔者的“签名本”也可在“王阳明66 说上海”公众号中进行留言。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