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队谱写的壮丽的英雄史诗。长征期间,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先后 途径和驻屯芦山,在芦山写下了“六个最”。一是在红军长征途中驻扎时间最长的一个县。二是红军长征途中最早建立省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根据地。三是红军伟人长 征过芦山相对最多的一个县。四是朱德、徐向前等革命先辈同张国焘错误行动作最艰苦斗争并最终结束错误行动的县。五是红军长征途中群众为当地为红军所做贡献 最多的县。六是红军长征途中留下革命遗址、文物文献最多的县。“由中央网信办主办、中央党史研究室指导,四川省网信办承办,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四川 省扶贫和移民局等单位协办的“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四川,触摸历史脉搏,感受红军文化。
走进芦山红色遗址 传承长征历史文化
红军在芦山历时108天。跨越1935、1936年两个年份,历夏、秋、冬三个季节。分“中央红军”途经芦山”与“南下
红军转战芦山”两个阶段。这是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指挥下,红军指战员与芦山人民亲密合作、并肩战斗、生
死与共的革命斗争史;是红军伟大长征史诗的重要篇章,是中国土地革命无法抹去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1936年1月,红军在芦山县成立了四川苏维埃政府,下辖6个县苏维埃,20个区苏维埃,78个乡苏维埃,324个村苏 维埃。同年1月,红军在芦山县清源乡大板村召开了四川省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红军途经芦山,时间短,是长征途中的一次最好休整。活动主要是休整、筹 粮,取道天全、芦山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北上;红四方面军转战在芦山,时间长达3个多月,在芦山境内建立了长征途中红军建立的最后一个四川省委,带领芦山人民 打土豪、分田地,扩红筹粮,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
芦山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红军在芦山与老百姓建立的深厚情感尤为感人。如今,红军当年途经和屯驻的地方成为芦山发展旅游的独特资源。芦山县正在打造红军文 化,已举办了红色民俗节,开出“红色大篷车”,并恢复迁建位于县城周边的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苏维埃等重要革命遗址,整合县委党校资源,在红色遗址群纪念 馆内建红军文化和地震灾区党员干部培训中心,并增设红色互动体验项目,将红色遗址群打造成以红色文化为特色的“三基地一窗口”。红色遗址群是我县‘三基地 一窗口’建设的一个点。通过建立红色遗址群,展示红军长征历史、抗战历史,传承红军精神,激励芦山儿女永远远记住这段历史,把红色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
发挥红军长征精神 践行摸索扶贫攻坚
芦山县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雅安市东北部,青衣江上游,是5·12汶川地震,4·20芦山地震重灾县。灾后重建以及扶贫攻 坚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红星村脱贫攻坚有着特别的红色背景。当年红军过夹金山的历史,对雅安这片红色土地的老百姓有非常大的激励。雅安重视红色根据地的建 设,也特别注重长征精神的发扬,三年灾后重建提出,用长征精神来引领灾后重建,扶贫攻坚更是一场硬仗,更要发挥长征精神,只有用不怕苦不怕累、坚韧不拔的 精神才能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各项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 为一项全局性工作来抓,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学习和运用红军精神,助学“两学一做”,助推灾后重建和精准扶贫“双攻坚”,芦山县用自身的摸索和践行为全国 脱贫攻坚拓展了新思路,通过产业帮扶、精准扶贫,让百姓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和平年代的新长征。“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是中国百姓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恒久 守望,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长征精神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 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主题采访活动,就有助于从伟人故里、红色 文化中激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不懈动力,从厚重的历史文化中汲取敢为人先、实事求是的精神食粮,进而激励我们这一代人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 长征路,共筑民族复兴“中国梦”。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