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界龙花苑小区、锦江之星(东海镇店)今天(9月3日)凌晨已经解封,调整为低风险地区。如果连续14天内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千汇苑一村小区和祝和苑北区也将陆续解封。值得一提的是,浦东这波新增的本土病例主要是在例行检测中发现的,市、区两级疾控全天候24小时调查处置,疾控响应4小时完成流调核心信息,以快制快,和病毒抢跑,力争跑过病毒。应急处置如何做到更快速精准?对病例怎样才能早发现、早治疗?看看新闻Knews记者的蹲点记录详细还原了相关流调过程。
深夜启动响应 争分夺秒查轨迹
“现在机场有疫情,你得马上到现场去组织,我们派兵过来。”
“病例1,是在浦东机场为境外货机服务的外航机械工程师,男性,埃塞俄比亚籍,44岁……”
时间倒回到8月20日凌晨,上海在例行检测中主动发现2例核酸检测结果异常。其中病例1,就是外籍人士A先生,是在浦东机场为境外货机服务的外航机械工程师。
深夜的浦东疾控,一下子忙碌起来。应急队员立即启动响应,争分夺秒开展针对A先生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例发病前14天的行踪轨迹。
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向确诊病例家人了解情况,对方答,“8月14日吗?是的,我们一起吃午饭,在户外待了一会。”
很快,病例2,一位浦东机场境外货机作业区的工作人员同样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疾控中心内的氛围一下子紧张起来。
“你现在准备两个人,机场那边又有事。”
“现在20几个点已经出去了,现在人全在外面。”
“现在马上开始流调,现场的话,分中心先派人去。”
浦东新区卫健委公共卫生与健康促进处处长赵兵告诉记者:“一旦核酸检测结果异常,我们的流程就是发现了之后,同时开始做流调、做检测、做各方面的工作。”
顷刻间,多路人马,陆续出动。
“洗手凝胶、消毒片、消毒棉球、防护衣、手套……”流调人员范周全非常熟练地在几分钟内收拾完防疫物资。
等车的时候,队员们更是动作迅速地把采样管一个一个拆开,这样可以加快现场流调的速度。
浦东疾控工作人员徐红梅介绍道:“这是病毒采样管,我们是到现场采环节的。我们现在准备200个,我们先把采样管编号编好,这样到那边就直接可以采样了。”
大海捞针,也要把他捞出来!
接报后1小时内,现场处置队伍就抵达现场,迅即进行现场流调、环境采样和环境消毒。
根据流调信息,这家大卖场是A先生发病前来过的地方。总建筑面积24700多平方米,超市面积7600多平方米,确诊病例给出信息又极其有限,在这么大的空间里找人,难度可想而知。A先生离开超市后,在19:26分左右,曾在一家商铺有结账记录。流调处置组决定从这条消费记录入手。
通过监控,流调处置组终于找到了A先生一家人离开店铺的视频,A先生穿了黑色短袖、浅色短裤、拖鞋,知道了衣服和同行人,再来掌握进出超市的时间、轨迹,以及相关接触人员,线索更明确。
在流调人员的火眼金睛下,他们很快发现A先生在结账时,背后有一位超市工作人员靠得比较近、待的时间也比较久。“要看他的防护情况和距离情况,我们会研判,究竟是属于密接,还是属于需要筛查的人群。”浦东疾控工作人员费怡表示。
有时候,也会遇到非常棘手的难题。比如A先生到底去了超市哪些地方?流调人员想从收银小单来看A先生买了什么东西、去了哪些货架。一听到需要查找收银小单,超市工作人员表示为难,“找收银小单或者付款方式,这个就大海捞针了。”
“是大海捞针,也要把他捞出来!这是我们的职业要求。”费怡告诉记者,“我们每次让大家定心,就是我们在跟病毒赛跑。在大家担心之前,要把这些人的密接、把相关环节的采样,都要采好,抽丝剥茧一个个剥出来。”
在现场流调的同时,采样队伍也在抓紧现场采样,以查看环境中是否存在新冠病毒。
拿出棉签、刮计算器、瓶装水、收银台台面、各类货架……在A先生去过的一间便利店,工作人员一共采了近20件样品,主要涉及物体表面。“这个病例主要去过收银区,所以我们重点采了收银区,包括收银区的台面,收银员手会碰到的一些计算器、秤,还采了生活用品的物体表面、货架、还有门把手。”
以快制快,与病毒赛跑
从黑夜到天明,从流调到采样,所有的调查处置,第一要义,就是以快制快,力争在病毒扩散前,找到病例的密接、以及密接的密接。流调发现病例2从8月16日开始居住在盐朝公路上的锦江之星,因此他的密切接触者们,包括250多位机场工作人员以及近30位酒店员工,都在半天之内全部被转运到隔离点进行集中管理。
一个“快”字,还体现在无数看不见的工作上。在锦江之星,记者遇到了过往几天内到访过酒店的人员,他们也在一大早接到通知电话,前来报到。一位拖着行李箱赶来报道的姑娘告诉记者,她17号到过这个地方,今天一早就被通知了,被叫过来一起做核酸,有可能要隔离。
现场工作人员刘汉昭表示:“接下来,趁他们房间全部空了,我们所有人要对房间进行采样。采完样之后,我们社区、街道的爱卫人员,会对所有环境、区域进行一次性彻底消毒。消完毒以后,这个地方整个环境要被封闭掉,不再会有人进去。”
从20日凌晨到20日深夜,大家一直在忙碌。除了疾控的队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也第一时间对密接人员进行样本采集。
20日深夜,疾控中心大楼各防控组办公室、收样室、实验室依然灯火通明。现场处置队伍、各社区等等送来的样本,都被送到微生物实验室及时检测。负责收样工作的周红霞表示:“最多的时候,我这个箱子来来回回,大概要100多箱。有应急的话,我们早晨6点、7点到单位也有,一个晚上不睡觉的时候也有。”
从发现核酸检测结果异常到应急响应,无数“大白”从天黑工作到天亮,再工作到天黑,不吃不喝持续进行调查处置。浦东新区疾控中心主任周一心表示:“第一个24小时,疾控、地区组、公安、基层等等,各个小组都是各就各位、各司其职,正因为有这样的一个机制,才能够做到事不过夜。”
疫情发生以来,浦东机场承担了全国机场约50%的国际货邮吞吐量,以及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出入境航班与客流,任务艰巨。而浦东新区承担了全市近1/3的疫情防控任务。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浦东已经形成3个24小时机制。第一个24小时,争分夺秒、迅速管控,完成病例流调,以及病例的密接的研判和确定。第二个24小时,需要做到缜密流调、精准管控,包括完成病例现场处置、轨迹排摸、消杀处置、样品采样与检测、风险评估和地区划分等等;第三个24小时,则是追踪溯源闭环管控。
周一心表示:“传染病的应急处置,它的关键词一个是管控、一个是溯源。我们首先是管控,防止病毒传播,这个就需要争分夺秒,特别是第一个24小时的争分夺秒的,是与病毒赛跑的。第二个就是说依据我们的专业能力,开展病毒溯源,找到源头、切断它的传播链。不仅仅做到事不过夜,也在3个24小时内,基本上能够把整个疫情控制住。”
当天发现、当天处置,24小时之内公布。“事不过夜”的背后,不仅有着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更有日益完善的联防联控机制、科学赋能、智慧城市建设等诸多优化设计与奋力拼搏,才能将“早、快、广”落到实处。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张英 王珏 摄像:刘宽漾 朱晓荣)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