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由国家图书馆联合全国各省级古籍保护中心共同举办的“妙手补书书可春——全国古籍修复技艺竞赛暨成果展”在北京开幕,上百件参赛作品集中呈现了我国古籍修复成果。据了解,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办的首次全国性古籍修复技艺评比及展示。
先用毛笔沾淀粉加水熬成的糨糊抹匀,再用镊子将同样的纸贴上,然后用指尖压平整,不平或有褶皱的地方用针锥挑开重新修复,最后,拿起喷壶将弱碱性的水均匀喷洒,再次压平,这样,一张破损的古籍基本修复完成。在展览现场,古籍修复师崔志宾演示了古籍修复技艺。
“我要把这个搭口尽量缩小,因为搭口跟书页之间的宽度越宽,那这个地方越厚,50页摞在一起之后可想而知,这本书就会明显增厚。”崔志宾说。
然而,修复师看似简单的操作,实际上需要非常有耐心且细心。眼前这一张破损还不是很严重的古籍,修复完成大约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
“即使要重复50遍,那每一个动作还是要细心,从头到尾都是要一样的。”
除了古籍修复,现场还展示了传拓技艺。
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介绍,此次竞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举办全国范围的古籍修复技艺竞赛,汇集了全国21个省43家单位推选的百余册件参赛作品。目前,评审工作已经完成,结果将择日向大众公布。此次展览在汇集参赛作品的同时,还将展出《赵城金藏》、敦煌遗书、《永乐大典》等珍贵古籍修复作品,是目前以古籍修复成果为主题的最大规模的展览。
此次活动是对我国古籍修复成果的具体呈现,也是对我国古籍修复人员水平的实际检验。展览展出了修复竞赛作品和珍贵古籍修复成果共103册件,涵盖敦煌遗书、早期佛经、宋元善本、金石拓本、明清古籍、少数民族古籍等。同时,展出了古籍修复工具设备以及古籍修复用纸等实物,通过修复专家视频讲解、修复师现场演示、观众互动体验等方式,立体展示古籍修复技艺,引导大众深入了解古籍修复技艺,宣传古籍保护理念,营造全社会参与、关注、保护和传承古籍修复技艺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推动古籍修复事业发展。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十分重视古籍修复工作和修复人才培养,建立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依托“培训基地、高等院校、传习所”,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招收古籍保护专业硕士、师带徒等多种方式培养古籍修复人才,使修复人员从不足百人发展壮大至千人。目前,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全国附设传习所已达32家,传习导师28位,收徒241人,先后开展了《天禄琳琅》、西夏文献、唐宋佛经、《古今图书集成》、纳格拉洞藏文佛经等修复专项工作。全国古籍修复室面积超过2.7万平方米,抢救修复古籍总量达到360万叶,古籍修复工作成效显著。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一鸣 李柏林 编辑:范燕菲)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