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命力报告2016》
地球生命力指数(LPI),或许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它正如股市指数一般,为地球的生态状况提供重要指标,通过收集各种脊柱动物物种种群数据来衡量生物多样性,并计算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变化。全球地球生命力指数以世界各地收集的 3706 个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物种的14152个受监测的种群数据为基础。
“之所以选取脊柱动物物种种群数据,主要出于对数据的可获得性与可信性的考虑,”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总监李琳博士对记者形象地说,地球生命力指数就像中医里把脉的一个过程,用相关指标来衡量地球所处的状态与指证,进行监测。
报告提到,最新数据表明,在1970年到2012年间,鱼类、鸟类、哺乳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动物已经减少了58%。这意味着当前趋势下全球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有可能将2020年减少到三分之二。
全球地球生命力指数显示,从1970年到2012年,脊椎动物种群数量整体下降58%。
在地球生命力指数所提供的3776个种群威胁信息中,有1981个种群数量正在下降,其中栖息地的丧失和退化是种群数量减少的最普遍威胁,此外,还有物种的过度开发、污染、入侵物种和疾病以及气候变化,这项因素都时刻影响这种群的数量。
栖息地的丧失和退化是造成种群数量下降的最普遍威胁。
物种种群的下降与维持物种种群的生态系统的状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态系统的破坏不仅危及植物和野生动物,也会危及人类,因为它为人类提供食物、淡水、清洁的空气、能源、医药和休闲。
然而,为了满足人口增长的各项需求的粮食生产,造成了人类对栖息地的破坏和对野生动物的过度猎杀。报告显示,目前,农业生产占据了地球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和水资源使用总量的近百分之七十。
“地球界限”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地球系统观,诠释了全球消费和生产模式给自然和人类系统造成的愈演愈烈的风险。
此外,此次报告对于生态足迹方面,也展开了研究。即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观察到人类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全社会还没有做出合理的经济反应。过去四十年的生态足迹数据显示,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减少的少数情况并非得益于那些用于降低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国际政策。相反,它们只是对几次大的经济危机的反应,如1973年的石油危机,1980-1982年和2008-2009年间发生在美国和许多经合组织国家严重的经济衰退。因此,生态足迹总量的减少只是暂时性的, 之后则迅速攀升。
探索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就是满足人类对自然需求的、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目前只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
视频:李琳博士解读人类在地球上的生态足迹
(实习编辑:祝闻豪)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