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规则必有缝隙,有缝隙则似乎难免隐患。即将过去的这一年,食品安全领域发生了一些热点事件,让行业自身和行业监管如何在“规则”之下更好尽职尽责的议题,成为舆论的焦点。
今年9月,记者暗访发现,在青海格尔木、甘肃靖远等知名枸杞产区,部分商户为了让枸杞有个好品相、卖上好价钱,还明目张胆地给枸杞额外加了点料。添加的物质中,包括焦亚硫酸钠和工业硫磺。尽管明知它们对人体有害,加了料的枸杞还是以各种形式流向了餐桌,火锅、中药、枸杞酒等不一而足。
可能混入杂质的,不仅是枸杞。今年7月,媒体曝光罐车运输食用油的乱象引发关注。关注到媒体报道,国务院食安办发布通报,要求彻查相关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对违法企业和相关责任人依法严惩。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又批准发布了“关于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的强制性国标”,要求食用油运输采用食品专用容器,且相关追溯记录至少保存两年。国标将从明年2月1日起实施。
不少网友提出,食安领域的种种乱象,或许已不仅是个别人或个别企业的偶然疏漏,而是涉事行业自身和监管部门不约而同地在关键环节上出现了责任缺失。值得注意的是,规则其实一直存在。比如,针对食用油运输问题,我国早从2014年就推出了推荐性国家标准,明确要求专车专运,且必须保持运输容器清洁、干燥;而针对枸杞加工问题,《食品安全法》中也明确提出,严禁在食品中混入非食品性原料或非添加剂,导致严重后果的还将追究刑责。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文件法规没能完全遏制乱象的发生。
那么,从层层压实责任角度出发,该如何填补规则的缝隙?在媒体评论员沈彬看来,抽象的法条和具体的生产实践之间总是存在很多的缝隙。食品安全法等文件法规做出的是原则性的规定,但在现实中,正所谓“买的没有卖的精”,无论是行业链条的方方面面还是监管的相关环节,可能都没有压实责任。这就需要相关环节能够走出舒适区,尤其是监管链条,要能主动及时发现、跟进行业链条中存在的缝隙,并作出真正符合公众关切的回应。监管既要有重点、有针对性,也要有系统性、全局性,绝不能像“铁路警察”那样只管自己负责的一段路,而要对相关的上游和下游都要负起责任来。
同样有缝隙待填的还有医疗领域。2024年,哈尔滨四家双通道药店和江苏无锡虹桥医院等一批医疗机构被曝存在骗取医保资金行为,涉案总金额超亿元。虽然国家医保局和公安部门经过核查、处置,摁住了不法分子牟利的黑手,但种种细节表明,这类案件在被察觉、被发现之前,往往已对患者权益和医保基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侵害。而事后的调查和追责,也很难说百分百没有漏网之鱼。
事实上,监管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在“填缝隙”。今年2月,最高法等多部门就联合印发《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医保骗保刑事案件的办理原则和细则;9月,国家医保局宣布,对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实行驾照式记分;12月,又在研究多起典型案例之后强调,通过数字影像云存储等手段,化被动为主动,堵住经由这一途径进行骗保的暗道。种种举措,一是为了形成震慑、让不法分子不敢伸手;二是为了堵住漏洞、让不法分子无从下手。
但要完全克服政策手段的滞后性、让监管效力最大化,仍是一个需要不断与时俱进进行研究的难题。沈彬表示,医疗机构骗保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一个灰犀牛事件,而监管则存在蜻蜓点水、点到即止的不足。2024年10月份,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就坦言,当骗保行为一再发生的时候,就需要认识到,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可能存在斗争意识、斗争手段不足的情况。由此可见,部分医疗机构从上到下的全链条骗保,就必须要进行全链条的监管。要通过大数据放大镜、照妖镜等手段,及时察觉不正常的资金流动,让每一笔医保资金都用在阳光之下。
沈彬强调,有的时候,表面上出现的一个黑点,深查下去,可能就会出现一个深坑。遇到这样的黑点和病灶,要露头就打,绝对不能够轻轻放过,而要彻底剜除。总之,舌尖上的安全重如泰山,老百姓的救命钱也必须牢牢守住。希望能够在新的一年里,我们的监管能够回应公众期待,切实守护住大家生命健康。
编辑: | 阮丽 |
责编: | 金梅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