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直在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探索城市和自然交融的最佳实践。这两周,透视记者兵分多路,前往多个区域实地探访,来观察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是如何走出一条绿色转型的新路径。此次,我们把镜头聚焦那些为市民生活带来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绿色转型。
崇明区瀛东村的果园里,梨子和火龙果正当季。瀛东村村民黄阿姨高兴地介绍:“火龙果是红心的,很甜的。”
果园旁鱼塘里养的鱼,在市场上也格外抢手。果园负责人陆正东告诉记者:“现在养的鱼,基本上没有泥腥味,水质经过净化后养出来的鱼也好了。”
坚持打“生态牌”的瀛东村,正在从绿色转型的努力中收获。他们在生态鱼塘里,安装了尾水净化系统,通过曝气池和水草,净化鱼塘尾水水质,循环后的废水还能用于果树浇灌。用这样的绿色循环经济,实现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联动发展。如今,全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近4万元,村集体经济固定资产近2亿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里的老百姓也感受到了,老百姓福利待遇提高了,产业也在稳步发展。”崇明区陈家镇瀛东村党支部书记卫生舟说道。
从最初的盐碱地烂泥潭,到如今的世界级生态岛,崇明的绿色实践正在成为他们的发展优势。
崇明区委书记缪京介绍:“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不断推动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让更多的生态发展成果惠及到老百姓,奋力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崇明画卷。”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的星空之境公园,绿意盎然,十多座生态浮岛,吸引着白鹭前来停歇,这片原本填海造地形成的盐碱地,如今已经是上海最大的海绵公园。
奥秘来自于这套可持续的生态排水系统。植草沟和雨水花园能蓄滞、渗透和净化雨水,河道和岸上的循环净化生态湿地也能联动,使得整个公园如同一个净化器,持续不断地提升环境水质。“帘式挂膜的技术措施,能为水域里面提供微生物载体,对水质的净化有很好的效果。”星空之境海绵公园海绵生态总监许敬新介绍道。
这套系统,还能实现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的综合提升,缓解热岛效应,未来,这些修复净化后的水体,还可以开放给市民进行水上运动。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生态和市容管理处处长严亦军表示:“到2025年,生态空间占比达55%,持续深化水生态营造和韧性的提升,45%以上的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
水更清,天更蓝。上海2022年PM2.5浓度为监测数据记录以来的历年最低,身处中心城区的静安,正通过数字化,坚持蓝天保卫战。
这个智慧大脑掌控着全区的环境质量动态数据,区域内如有餐饮油烟、工地扬尘等指标异常,系统会快速响应。发现异常后,区生态环境部门也会立刻出发,通过“绿盾通”平台,与街镇、城管等相关部门发起联合检查要求。 “了解他们餐厨垃圾和废弃油脂有没有定期回收”“结合多部门的力量联合开展检查,全方位发现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
最近,这个平台又一次升级,打通了生态环境部门、建设管理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让空气治理能更精细更高效。
“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建立全区固定污染源的信息库,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智慧环保、精细治理的成效。”静安区委书记于勇说道。
上海正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积极回应市民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以更大力度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下更大力气解决好油烟、噪声、恶臭异味等市民‘家门口’的环境问题,努力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上海更新画卷。“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晏波这样说。
绿色正成为上海城市最动人的底色、最温暖的亮色。上海将继续坚持夯实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根基,努力建成”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居更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记者:杨柳依 洪焕铨 摄像:吴振华 唐晓蒙 沈曦 孙明 蒋文越 沈曦 孙翱 编辑:由由酱)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