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东方医院疝与腹壁外科收治了一名九十岁的高龄女病人,剧烈腹痛5小时,救护车来院时痛苦不堪、全身冷汗,病情危重,急诊医生诊断为切口疝嵌顿、并发肠梗阻,需要急诊手术。九十岁、切口疝嵌顿、肠梗阻、急诊手术,这些关键词足以让每个外科医生觉得风险巨大。
何为嵌顿疝?这得从切口疝说起。
切口疝在老年患者的剖腹手术中很常见,高龄患者组织愈合能力差,容易造成因腹壁局部切口没愈合而形成小缝隙,这个小缝隙在腹腔内压力作用下逐步变成小洞最终形变成大洞,腹腔里的肠管就会通过这个洞“自由”进出,这时会出现腹壁的鼓包,形成切口疝,此时虽没有生命危险,然而一旦肠管在“进出”洞口时被卡死了,“嵌顿疝”形成,就会导致肠梗阻发生,6-8小时后被卡肠管最终坏死穿孔,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嵌顿”是疝病中最严重、最急迫的并发症,如不及时手术治疗,死亡率极高。
这位高龄老人的嵌顿疝如何形成?还得从十二年前说起。老太太78岁时,曾患升结肠癌,进行过开腹手术。术后五年,老太太却发现原来刀口下段出现了一个乒乓球大小的软软小包,不疼不痒,站起来时鼓出来,躺下就不见了。外科医生诊断为切口疝,建议手术治疗。“我都83岁了,还开啥刀啊,反正也没啥不舒服,混一年是一年呗”老太太心想。一晃又是七年,这个讨厌的“鼓包”也从乒乓球变成了大鸭梨,而且再也不“消失”。终于有一天,老太太腹痛没有缓解且逐步加剧,于是便出现文章开头那一幕,切口疝嵌顿合并肠梗阻。
东方医院疝与腹壁外科主任汤睿解释:由于七年前老太太的切口疝后没有及时进行手术修补,结果腹壁上的疝洞变大,腹腔里的肠管就经常通过疝洞顶出去形成“鼓包”。长期以往,切口疝“鼓包”内的肠管与疝洞和疝囊(腹膜包裹肠管而逐步增大形成的袋子)反复摩擦形成粘连,肠管卡在洞口,再也回不去了,因此老太太出现了切口疝嵌顿合并完全性肠梗阻,如果不及时进行手术,这段突出的嵌顿粘连肠管就会发生坏死,最终肠管穿孔引起腹膜炎而导致患者死亡。高龄、切口疝嵌顿,手术风险极高;但不手术只有死路一条,医生、家属都是逼上梁山,别无选择。
高龄老太的嵌顿疝合并肠梗阻手术 得从东方医院疝与腹壁外科团队说起
汤睿疝外科团队经过短暂的商量,认为嵌顿时间不长,肠梗阻虽有,但肠管没有发生坏死。开膛破肚的开放手术对高龄患者创伤极大,且易出现术后并发症。腹腔镜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势,但在梗阻情况下进行腹腔镜,狭小的操作空间对手术是极大考验。为了老太太能顺利恢复,团队还是决定尝试一下。
手术在紧张气氛下开始,腹壁开孔建立气腹,探查并细致分离腹腔内多处小肠、大网膜与腹壁的粘连;“术中,发现右下腹壁有一个直径5cm的大洞,鸭梨大小的鼓包内一大团小肠堵在那里,嵌顿和肠梗阻的病根找到。”手术主刀医生告诉记者,最终粘连的肠管得到完整的分离,切口疝的缺损得到可靠的修补。术后老人进入监护室,经过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护,恢复得很快,两天前顺利出院了。
老年人是否要尽早进行疝气手术 还需从对疝的认识误区谈起。老年人是疝的高发人群,而且年纪越大发病率越高。“我在门诊与老年患者交流时,很多老年患者都会有认为自己年龄大,身体素质也不好,目前疝症状也不严重,能不手术就不手术的想法”汤睿主任说。
这么想对吗?作为专科医生的汤睿主任,从以下三方面纠正老年人对疝手术的认识误区。
首先,年龄越大,手术风险越大。疝病在发生之初,症状不重,但随着病程延长,各种症状逐步会显现,对生活质量和健康的影响逐步加重,如果一味拖延,手术风险会成倍增加,等到想手术时,许多身体指标随年龄的增长已经不符合手术指征了。
第二,年龄越大,疝的发展越快。比如青壮年时得了疝,就好比牛仔裤上破了个洞,由于牛仔布本身结实,这个洞不容易变大;而老年人得了疝,就如穿了多年的棉毛裤上的洞,因其面料已经很薄很脆了,所以小洞会迅速变成大洞,同理疝洞也如此。
第三,年龄越大,一旦发生急性并发症,后果更严重。疝病也有3-5%的概率会发生急性并发症的情况,医学上称为“嵌顿”,老百姓的说法是“小肠气卡住了”。一旦嵌顿,必须立即手术,此时没有时间进行身体的全面评估,更没有时间对心血管、血糖等指标进行调整。所以,高龄病人发生嵌顿进行手术后,不仅是肠管和腹腔,心、肺、肝、肾、脑的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也很高。
“得了疝病的患者,就好比身上带了个不定时炸弹,说不定哪天会爆炸。为避免急性嵌顿以及嵌顿后各种并发症,得了疝病的老年患者还是尽早手术。”汤睿主任提醒说。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霍云 通讯员:樊丽达 实习编辑:吴一凡)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