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感觉别有深意。当下,战后国际秩序面临挑战,强权政治、新冷战思维抬头,究竟该如何以史为鉴、守护世界和平以及推进发展?人们试图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找到问题的答案。
“铭记历史”对于当下有何现实意义?
同往年一样,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无论在官方话语体系还是老百姓的感想心得中,“铭记历史”都是绝对的高频词。而站在75周年的历史关口,为何“铭记历史、温故知新”依然如此重要?
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杨希雨看来,今年是纪念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年份,当年中国人民付出巨大、惨痛的代价才迎来了和平,因此今天格外值得铭记。而且,当年艰苦卓绝的斗争,锤炼出我们团结、不屈的民族精神,对于当下有着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如今我们既要铭记历史,更要持续努力,解决历史尚未解决的遗留问题。”杨希雨指出,比如按照当年《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以及中日建交公报提出的,日本必须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给中国。抗战结束已经长达四分之三个世纪,这个历史没有解决的二战胜利成果问题,更需要两岸中国人民持续努力,真正实现在中华民族统一基础上的伟大复兴。
那么,对于战败国,铭记历史又意味着什么呢?日本学者姬田光义在接受看看新闻Knews专访时表示,日本曾在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民造成巨大的伤害,日本政府应当承认并且谢罪,不应该因时间的流逝而忘却历史。遗憾的是,今年安倍首相的“八·一三”讲话中,以往都有的“回顾历史”这句话竟然消失了,这也招致一些日媒的批评。
姬田光义指出,对于发动侵略战争不反省,对他国的加害不深刻谢罪,是现代国际政治、日本外交上的最大问题。他在专访中呼吁,只有日方深刻反省并诚挚道歉,日中才能真正实现友好与和平。
美国为何要将“盟友”视作“敌手”?
值得注意的是,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这一天,中国和俄罗斯领导人互致贺电,太平洋彼岸却悄无声息。颇具讽刺的是,美国国防部长埃斯珀于8月26日发表讲话时称,美国打算在印度-太平洋地区分派兵力,以便能够在世界任何地方对抗俄罗斯和中国。要知道,二战时中俄美同为盟国,美防长这番讲话,也引发了外界关注。
对此,美国西东大学和平与冲突研究中心主任汪铮指出,如今美国举行的关于二战胜利日纪念活动相当稀少。对于年轻一代来说,二战如同古代史一样遥远。必须正视的是,国际关系历经75年演变,世界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汪铮认为,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也意味着不稳定的时期,尤其大国力量的此消彼长,容易触发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抬头,正所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近年来多个国家国内政治发生动荡,出现极端思潮,尤其今年的新冠疫情给国际带来很大不确定性,使得二战后确立的国际合作多边主义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基于这样的背景,就能理解不同国家在纪念日就会有不同的表现。
新时期还需要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吗?
《华盛顿邮报》近日刊文,批评美国特朗普政府拒绝吸取二战教训。文章指出,二战结束后,美国曾抵御住“孤立主义蛊惑”,积极投身战后秩序建立,帮助成立了联合国、北约、世界银行等一系列国际机构,并为世界重建慷慨解囊。然而特朗普上台以来,却奉行“美国优先”,不仅与中国开启“新冷战”,加剧与伊朗的敌意、还蔑视盟友、诋毁北约,动辄退群毁约,毫无顾忌地破坏1945年后的世界秩序。
《华盛顿邮报》
美国为何会“判若两人”?汪铮指出,其中有着非常深刻复杂的原因,最重要的症结在于美国战略思想界对中国的战略判断发生了重大变化,认为中国正在全球范围之内挑战美国,对其具有意识形态的威胁。此外,今年正逢大选年,将国际问题政治化是常规操作。
美国国内很多人认为,这可能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最大的战略误判。基于这种误判,美国修正自己在二战之后确立的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而当年美国领头建立这种国际秩序,恰好是从二战吸取的重要教训,并且对战后世界的重建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对该国际秩序发出空前挑战的正是美国自己。围着中国家门口进行军事挑衅,支持台湾的分离主义,怂恿印度等与中国对抗。美国试图围绕中国构建的印太版北约,正在将世界置于新冲突的巨大风险之中。在汪铮看来,对于发生新冲突的风险,应当保持高度警醒。
那么,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国际秩序失控的挑战、避免新的冲突?
对此,杨希雨提醒,从二战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看,正是依靠由多边同盟建立多边合作,最终能够打赢反法西斯战争以及抗日战争。这个既是历史的经验,也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和平年代,持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经济领域还有政治安全领域,将多边同盟转化为多边合作更为重要,这将是我们新时期应对共同挑战的必由之路。
(看看新闻Knews编辑 李瑶 黄涛)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