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中,除了用于居住、工作的第一、第二空间之外,还有一种聚焦于社交、休闲娱乐的第三空间。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往往表现为,在第三空间的逗留时间增加了。这十年来,上海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让第三空间日益丰盈:
到2021年末,上海有各级图书馆服务点394个,相当于每6.1万人就拥有一座图书馆。持有“一卡通”的读者达475.14万,持证率为19.8%。总藏书量已从2012年的7202多万册,增加到2021年的8222多万册;公共图书馆总面积从2012年的38.67万平方米增加到2021年的44.29万平方米,增幅均超过14%。
而等到明年年底,上海博物馆东馆建成,上海博物馆两馆同时开放后,展出的文物量将从目前占馆藏量的4·6%,提升到馆藏的10%以上,达到1·8万件,预计年观众接待量将达600万人次,将跻身世界前十,“大博物馆计划”也即将启动。截止到2021年,上海的博物馆数量达到158家、举办展览513场、观众人次1646万,十年间分别增长了32%、38%、41%。
目前,上海美术馆的数量已经达到96家,居全国城市首位,2021年共举办950项展览,接待观众 621 万人次。平均每十万人就有一座文博美术场馆,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徐汇滨江、外滩沿岸等形成了美术馆集群、现象级大展层出不穷。
经过多年的努力,申城剧场设施建设已经处于世界一流水平。截至2021年,全市有登记注册的专业类剧院125个。上海文化广场、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上音歌剧院等一批定位清晰、具有专业特色的剧场,不断丰富着城市文化版图。
上面这些数字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在家门口就能拥抱“诗和远方”。而这种感受还能有更多数字予以体现:去年上海建成了100个家门口的好去处、100个演艺新空间,更有6200多个家门口“小而美”的新型文化空间,遍布城市的商圈楼宇、滨江水岸、公园绿地,让人们在日常通勤、休闲漫步中,感受上海的人文情怀和城市温度。
与此同时,“建筑可阅读”范围已覆盖全市,开放建筑1056处,扫一扫二维码,就能聆听历史建筑的前世今生,生动诠释了“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有温度”的城市生活新理念。
目前,上海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心城区10分钟、郊区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不断完善,全市常住人口 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到0.2平方米,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十四五”期间,上海将继续优化文化设施空间布局,再打造100家升级版的家门口“小而美”的演艺新空间、人文新景观、休闲好去处,营造更加浓厚的城市文化氛围,让人们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有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上海通过提供高品质的文化空间,一方面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为老百姓的社交、家庭教育提供了更加多的可能性,为市民的美好生活提供了“第三空间”的有力支撑,这实际上充分体现了上海的城市温度和城市软实力。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