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际档案日”之际,上海音像资料馆在对于馆藏江南地区历史影像进行长期收集研究的基础上,启动最早拍摄于十九世纪末至今,涵盖城市面貌、港口河流、人文变迁、经济繁荣等领域的近现代江南历史影像资料库建设。江南地区历史经济与文化水平长期作为我国最高的区域,自宋代以来,伴随商品经济繁荣和物质文明发展,江南逐步形成了风格独特、气质不凡的区域文化,在思想、文学、艺术和经济等领域别树一帜。人们对江南总是充满好感,那么江南究竟是一幅什么样的面貌?江南地区的城市和乡村是如何发展的?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何?近现代江南历史影像库既有早期外国电影人和旅行者在上海及周边地区拍摄留存的,也有国内电影人及摄影爱好者早期拍摄的珍贵影像。通过十九世纪末以来摄影师们用镜头拍摄的的江南历史影像,可以让我们看到江南历史变迁的生动全貌。
根据目前初步的整理研究成果,上海音像资料馆馆藏拍摄于19世纪末到1949年的江南地区历史影像约为2000多分钟,而拍摄于解放后至今的江南影像则更为丰富。这些拍摄于不同年代的江南历史影像区域广泛,题材众多,手法多样,通过多个维度来建构近现代江南影像的整体框架:从江南区域范围看:主要包括上海、杭州、宁波、南京、苏州、无锡、常熟等江南主要城市,是近代江南城市影像的主体,也有众多江南乡村风貌的影像,形成了江南地区的全貌。从时间跨度看:江南历史影像有已知现存中国最早的影像,如1898年美国爱迪生公司拍摄的上海街景影像,拍摄于20世纪20-30年代嘉定、闵行、松江等地的影像;20世纪初杭州影像,也有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摄影师拍摄的江南地区彩色影像。在近现代的不同时期、重要历史节点,皆有活动影像留存,延续时间长。从拍摄者群体看:有来自美国、法国、前苏联等国外专业新闻摄影师,也有众多私人摄影爱好者,如著名的俄裔美籍纪录电影导演布洛斯基、苏联的雅科夫·布利奥赫,以及我国著名的早期影人黎民伟、王小亭、孙明经、翁万戈等。从影像题材看:江南地区作为近代中国对外交流最频繁的地区,不仅有国内外的专业摄影师拍摄的大量风光纪录片、新闻纪录片、教育电影等影像,如《经过中国》《上海纪事》等,也有舒新城等个人拍摄的游记影像、家庭影像等,构成了丰富的影像题材,以上不同题材、不同拍摄手法的历史影像,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江南影像资料库,值得继续研究、整理和开发利用。
上海音像资料馆在今年“国际档案日”之际在线上首发江南历史影像的精华选辑,在6-7月间还将通过“影像上海”、“上海发布”等线上平台发布江南历史影像的最新收集与研究成果系列。在此期间上海音像资料馆还将组织江南历史影像研讨会,与长三角多个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合作开展江南影像的巡回展映系列活动。
历史影像所记录的江南记忆,本身是一种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档案,需要我们进行保护、整理与研究。有关江南地区城市、乡村的风光、人物和社会经济运行的影像资料,后人可以从中看到到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江南地区历史原貌,给江南研究呈现新的研究视角。
通过最直观的影像资料了解近现代江南的发展变迁和文脉传承,有助于对新时代构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引领中国都市化进程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