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精神 特殊担当”——上海抗疫系列故事之六十二】
“饭送到了,接收!”5月2日下午约5点,上海松江九亭镇九新公路集中隔离收治点,4名志愿者又忙碌起来。每顿搬运300多套餐食,对管理保障组的7位退役军人来说,这是他们的日常。
隔离点由废旧厂房紧急改建,共300个床位。九亭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童松涛担任驻点工作组负责人,与副部长张家威筹建保障组,对接医疗组,武装部社工王东园也一起加入。4月8日,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公开招募退役军人抗疫,张洪波、高峰、金永平、何超4人积极应招,被分配到这个隔离点。从此,7名退役军人组成了一支抗疫“尖刀班”。
从领任务到开舱接收隔离人员,不到两天
把厂房建成方舱,且开舱时保证隔离人员入住,这是管理保障组的工作。军令如山,童松涛、张家威立即准备物资和人员——从接令到岗,到开舱接收隔离人员,还不到两天!
童松涛说,“筹备有四难:人员招募难,保洁组首批招来18个人,一听工作环境,一下走了11个;3个转运司机,一听实情也走了2个;风险管控难,厂房改建缺少配套设施,风险矛盾多,像临时招募的保安保洁,自我防护要从零教起;生活保障难,隔离点没有生活区,找医护人员、保安保洁住的酒店就花了不少精力;规范管理难,医废处理、环境消杀,都得从头学起。”九亭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书记陈钺、镇长贾顺军多次现场办公解决棘手难题,确保隔离点有序运转。
隔离点临时党支部书记张家威进驻次日,就在舱内成立了志愿者团队,号召党员亮身份。几天前,舱内转进一名失能患者,志愿者临时组建小分队,帮他喂饭、洗澡、换衣服,还专门协调了一张医用护理床和一批纸尿裤。“舱内舱外无小事”,张家威常说。无论隔离区、清洁区还是工作区,各种细节必须安排得妥妥当当。每天清早,大家就能听见他熟悉的声音:“排好队,做核酸啦!”
95后王东园每天像个“小马达”,不知疲倦,从清晨忙到深夜。这边护士长对讲机刚放下,那边他就快马加鞭赶去领物资了。大家都诧异他的办事效率: “这么快!”小伙子心细,为了给感染者增加营养,特意申请了一批牛奶、水果和小点心,换着花样保障感染者和医护的餐食,还专门为舱内老人和孩子购买了八宝粥。
条件艰苦,但他们从没叫过苦
大门岗位由张洪波、金永平、高峰、何超担当,人称“F4”。参与退役军人招募,开始并不知道要派到隔离点,真到了,他们毫不畏惧,“退役军人志愿者,更要体现‘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
95后何超,面对父母的担心说,“坚决服务组织安排,不退却!”这也是“F4”的共性。
党员张洪波过去是跑上海、青岛之间长途货运的司机,应召到这里后担任隔离点临时党支部的委员。高峰是机场摆渡车司机,到了隔离点主动提出每天接送医护人员。金永平是空调公司的安装工,负责在门岗为进出车辆消杀。
他们24小时轮岗。除了餐食搬运、消杀、转运,舱内有任何需求,对讲机一响,他们立即办理。
一开始“F4”都没住处,后来从工地调来一个集装箱,铺上几张床,妥了,“有工作就下令吧,不讲困难!”
4月25日突降暴雨,张洪波冲进大雨,硬生生把车上的300多份饭抢搬到帐篷。
高峰不高,还有点胖。除了接送医护,每天还拿饭送饭,没事就盘算“路线图”,怎么走不绕路,怎么开省油。
大个子金永平进出搬东西都猫着腰,生怕顶破帐篷。每次转运车来,他总能第一个发现,拿起大喇叭冲着驾驶员宣读:“先在路边停一下!转运名单对一下!进来之前喷一下!”
最年轻的何超主动承担夜班。童松涛建议他轮班,他用近乎严肃的语气“教育”老童:“领导,我在部队是仪仗队的,干的就是站岗的哨兵,请不要质疑我的专业!”
用军营模式管隔离点,只提了一个要求
大家都没管过隔离点,但军人有默契。“F4”问:“隔离点入口怎么管理?”童松涛一句话让大家秒懂:“按部队营门标准管理!”
医护人员、保洁保安都是新队伍,如何管理?张家威按部队方式,将40人的保安保洁分成两支队伍,每队设队长,列出人员岗位考核表,由现场管理和医护人员每日讲评,随时改进。很快,保安保洁运转走上了正轨。
24小时值守,4位志愿者纯粹义务劳动,没有一个人提待遇。“讲待遇就不来了”,张洪波说。
20多天里,“F4”中的三名非党员只提过一个要求。张贴在墙上的临时党支部制度规定中的一条,打动了他们:“注重在抗疫一线发现、培养、考察积极分子”。于是,他们问支部书记张家威:“我们能申请入党吗?”
几天前,高峰、金永平、何超三人郑重地向支部递交了手写的入党申请书……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