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获悉,该校金融管理学院大三学生、“00后”女生金秋燕连日来成了上海浦西某小区内的“团长”。不仅如此,这名女大学生还“培养”了12名团长,不断改良团购模式,目前创立了小区最活跃、最受居民喜爱与信赖的团购组织,还被居民们开玩笑称作了“旅长”。
金秋燕家住浦西地区,自4月1日起就进入了封控状态。4月5日晚,这个大学生突然很想吃面包,同时她发现小区其他居民也纷纷在微信群里讨论“米面油”等基础品以外的其他物资需求。“我当过班级团支部副书记,心想搞一个200人左右的团购应该不难。”当晚她就在网上寻找购买面包的渠道,确定下来哪些商家可以接受团购订单的同时,也将有团购意向的居民拉入微信群,方便数据统计和日常沟通。
第二天她打电话和居委会确认是否可以团购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得到认可后她便着手联系面包店家。
但事情远没有这个大学生想象得那么简单。商家接受订单后次日,她又收到了商家的电话,“因为原料不够,对方要求我取消订单。”
如果第一次尝试就这么失败了,以后还怎么干活?金秋燕不想辜负小区邻居们对自己的信任,于是便咬咬牙继续和商家沟通。“对方的回应模棱两可,再结合网络上的信息,我发现他们想取消订单的原因有可能是想要涨价。”这时,学院辩论队的经验派上了用场,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想尽办法“磨”商家,最终解决了问题,成功完成了团购第一单。
团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还远不止这些。每次团购,总有人对规则不理解、不照做。比如付款时不备注门牌号,导致账不对人的情况时有发生。比起管理班级事务,基层社区管理由于要接触不同人群,沟通起来的难度显然更大一些。
金秋燕把以往在班级团支部里用到的沟通经验用到了小区团购中。提炼信息、发布通知、整理款项、沟通各方,“都是我以前接触过的,只不过难度进一步提升了。”
当新闻通报团购可能会有感染风险后,她会严格把关所有团购商品的安全问题,仔细核对供应商的上海市保障企业红头文件以及通行证、核酸码。她本人审核通过后,再统一发给居委会审批,“这样不仅减小了团购传染风险问题,也最大限度降低了居委会的审核工作强度。”
以团购信息统计为例,仅这个项目,她就前前后后改进了三次。
“一开始我们也选择群接龙,但两百多人的大群内很快就出现了因同时接龙导致的混乱,我只能赶紧叫停,改用小程序进行信息统计。但用了几次以后我又发现,信息统计和收款分开进行还是效率太低,核对起来很花时间。”几次尝试下来,她总结出最后的团购方式——在团购大群发布购物信息,有意愿购买者进入特定团购群,将群备注改为姓名和门牌号,最后用“群收款”功能进行收款,收到团购商品以后自动退群。这样下来,平均1小时就能够成团并完成付款,很多周边其他小区的团长听闻后也开始学习金秋燕研究出来的新模式。
金秋燕所在的小区一共有700多户家庭,每个团购群几乎都有约200户参与。巨大的工作量下,她发信,应该尝试开一个“公司”。
“我辅修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中,老师讲到的培养人才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我联想到此次的团购,实际上我们就是一个小型的公司,居民都是我的客户。”于是,她火速联系了团购群里比较热心的两位业主和她一起组建成了最开始的“团长团队”,后续也陆续有不少热心的业主加入,目前已经招募并培训了12名团长,团长有“80后”,“90后”,还有她这个“00后”。
团队里的各位团长都非常尽职尽责,相互扶持,在收货和分发的时候也会主动到小区门口帮助团队里的其他团长。
“我们的付出居民们也都看在眼里。由于是我组建起了这个团长团队,于是大家便亲切地称我为旅长。”金秋燕说,当邻居们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大三学生时,都非常惊讶,“他们会在群里为我点赞。”
一个多月里,不管是清晨5点半还是夜里23点到货,不管是1000斤的蚕豆,800斤的茭白,一卡车菌菇,还是以千计的面包与牛奶,团长们都兢兢业业守候在社区门卫处,清点货物,监督门卫对货物进行全方面消杀,将货物从门口搬到小区内并组织居民们有序排队领取。
4月5日至今,金秋燕共开团60余次,平均一天开放与接收4个团,涉及金额50万余元,服务总人次5000以上。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