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霅川浮玉山的写景,站在画前,迎面拂来一阵700年前的山风。风吹云散,它洗脱了唐的色彩,宋的青绿,带来元的气息。
天目山,古称浮玉山,主峰海拔1506米。700多年前,元代画家钱选隐居于此。山中,奇岩怪石,古木葱茏。画中,层峦叠嶂的山峰,不再令人仰视。而像是盆景一般,分三组堆叠在眼前。
湖上烟雾蒙蒙,山坳白云缭绕。简笔描画的茅舍、渡舟、小桥、老翁,成为盆景里的有趣点缀。
“《浮玉山居图》是元代十大名画之一。如果按时间顺序排列,要代表元代百年的画史成就,这幅画的排名一定是位列第一。”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凌利中表示,《浮玉山居图》是后世文人画“宋元之变”的拐点。从写实到写意,一场创新实验,开创了中国绘画史的新风。
“从唐宋那种金碧辉煌、重青绿的风格,走向以水墨为主的文人画。正所谓洗尽铅华,平淡天真,是文人笔墨和心境完美的融合。这恰恰是我们中国绘画从具象到抽象,从客观表现到主观表现的一个突破。”
这幅独具一格的山水小卷,远离了宋代惊艳夺目的青绿山水,以墨笔为主,略施粉黛,“浅绛山水”的风貌初露端倪。画面由近乎平面的色块构成,无明显的前景远景之分,山川形象如同剪影。
画卷留白处,深浅不一,大小不同的朱红印章多达300多方,是700年间后世文人的点赞与激赏。而多达千字的题跋则像是密集的满屏弹幕。元代仇远、张雨、黄公望、顾瑛、倪瓒,明代姚绶等绘画大家都在此处留下诗文墨迹,可谓是群星璀璨。而黄公望的一条题跋更是透露出“朋友圈”的关键信息。
凌利中介绍,黄公望的老师赵孟頫曾师从钱选。题跋写到“赵文敏公尝师之”,最后的落款“大痴学人——黄公望稽首敬题,时年八秩”可以看出黄公望的恭敬之心。“钱选继承了北宋苏轼等人的文人画理论,提倡士气说,理论与实践并行,垂范后学。鉴于黄公望和钱选的师承关系,从‘宋元之变’他的先驱地位来看,可以这么说,没有《浮玉山居图》,可能就没有《富春山居图》。”
“瞻彼南山岑,白云何翩翩”,这是钱选在画卷中留下的诗句。700年前,这位南宋遗民画家隐居于此,笔下的作品正是艺术家的自我书写。他未曾想到,这幅山水小卷成为了后世文人世代递藏的经典名作。
这些密布的印章与题跋,见证数百年文人间的心意相通,正是他们共同创造了“诗书画”相结合的创作模式。中国后世的文人画,由此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琳琳 编审:邢维 李姬芸)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