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午评:沪指触底反弹 题材股普遍回暖
军工钢铁领涨,小盘股多数下跌,成交放量,沪指收报3287.71点跌幅0.26%。
虽有证监会喊话、多家公司大股东主动延长锁定期,市场恐慌情绪仍未消散,大盘在弱势震荡中重心再度下移。周二(1月5日)沪深两市跳空低开后震荡回升,短暂翻红,钢铁、银行、军工成为护盘主力。然而午后再度跳水,中小盘股成为重灾区。尾盘,上述护盘主力再度发力,仅沪深300指数勉强收红。
截至收盘,沪指报3287.71点,下跌8.55点,跌幅0.26%;深成指报11468.06点,下跌157.98点,跌幅1.36%;中小板指报7604.33点,下跌98.86点,跌幅1.28%;创业板指报2416.73点,下跌74.51点,跌幅2.99%。
沪市成交3284.17亿元,深市成交24831.24亿元,两市合计成交8115.41亿元,较上一交易日的5962.13亿元大幅增量。
盘面上,绿肥红瘦。国防军工领涨,涨幅近4%,钢铁、家用电器、银行等板块涨幅居前;计算机和传媒领跌,跌逾3%,机械设备、电子、建筑材料等跌幅居前。题材上,航母领涨,次新股、量子通信、迪士尼等指数涨幅居前;创投领跌,跌幅逾5%,去IOE、生物识别、网络彩票等指数跌幅居前。
“市场发生持续暴跌重回股灾的概率不大,短期来看大概率还是会延续震荡盘整的走势。”星石投资总经理、投资决策委员会副主席杨玲表示,周一市场暴跌主要是多方面不确定性因素的导致悲观情绪集中释放,主要包括:大股东解禁日临近引发避险观望情绪、注册制即将推出、监管层对险资举牌资金来源和杠杆言论的关注引发市场对杠杆资金存在风险的担忧、人民币重挫。
杨玲认为,前三个因素多是对短期情绪面的影响,实质影响不大,大股东集中减持的概率也不大,监管层大概率会通过“窗口指导”等方式在减持节奏上有所控制。
1月5日盘前,证监会表示,虽然大股东股份的流通市值不小,但并不是都有现实减持需求。从近年来实际情况看,大股东减持60%是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进行的,有效缓解了对市场的压力,大股东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金额占总流通市值的比例只有0.7%左右。
证监会透露,目前正在研究完善规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规定,对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建立减持预披露制度,并在一定时间内对减持股份的比例进行限制,引导其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途径减持,既可实现应对股市异常波动临时性措施的有序退出,又可防止大股东集中减持对市场造成冲击。这个规定将于近日公布。
对于注册制的推出的影响,杨玲预计,发行节奏大概率不会完全放开,监管层也会有所控制,另外后期上市排队的公司多是中小盘企业,融资规模有限,对资金面冲击不大。
此外,杨玲指出,监管层对险资举牌监管层的关注正体现了对于可能存在风险的提前预警,对于杠杆资金入市的监管力度也很大,因此这只是对投资者情绪面有所影响,不会对市场产生实质冲击;现阶段人民币贬值的幅度导致大规模资本持续外逃的概率不大,而且央行完全有能力使用多种工具对冲资本外逃对流动性的影响。
华鑫证券一位匿名的策略分析师表示,近期的诸多利空细细来看更多的来源于投资者心理的层面,预计2016年股市的核心区域将会处在3300-4500点之间,大概率仍将以震荡市为主流行情。
该分析人士统计分析称,2001年-2015年期间的15年间,沪指1月1日至当年春节历史行情数据显示,沪指有9年上涨,上涨概率60%,平均涨幅1.8%。不过,15年间,沪指春节前显著走低的情况也出现过几次,分别为2014年、2010年2008年、2003年,最惨的2008年,沪指春节前一个月大跌12.6%。
“时刻关注汇率的变化趋势,是2016上投资中需要注意的重要变量。”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策略师李敬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两日离岸人民币汇率的大幅贬值,也成为影响市场风险偏好的负面因素。
李敬祖称,年初往往是估值切换的时间窗口,2015年报的陆续披露,成长股将进入阶段性证伪,预计2015年创业板的盈利增长情况在20—25%之间,但是2016年整体增速将有所放缓,创业板盈利增长水平预计将降至15%左右,对应的估值水平也将有所下降。
“年报预期下的估值切换和汇率波动的风险,将是一季度面临的两大问题。”李敬祖认为,一季度最核心的是投资者对于市场收益率预期的变化,高波动率与结构化依然是2016年市场的主要特征,建议投资者在降低收益率预期的同时要更加注意投资过程中的安全边际。
周二亚太股市涨跌互现,截至财新记者发稿,日经225指数报18374点,跌幅0.42%;韩国综合指数报1930.53点,涨幅0.61%;香港恒生指数报21211.52点,下跌0.54%。
(来源:财新网)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