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眼下正值夏训最关键的时刻,上海1200多名一线运动健儿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奋力拼搏。恰逢全国首个“体育宣传周”,不少运动健儿的闭门训练也首次向市民开放。
在崇明体育训练基地,上午8点半,武术队已经开始了今天的第一堂训练课,暑假期间他们在上午、下午和晚上要进行3次训练,训练量每天要达到6到8个小时。
武术队的年轻队员们正在备战11月份举行的全国首届学生青年运动会。跳跃、挥拳、舞剑,队员们正在不断抠细节。上海武术队教练王鹏程表示:“我们这个运动项目从幼儿园大班就开始训练了,在这个年龄段他们吃的苦要比同龄人更多一些。经过这些磨炼,才能去应对不同环境下的比赛。”
不远处的击剑馆内,队员们也是全副武装、包裹严实。训练间隙,作为市民代表来观摩实训的孩子们,还跟着上了堂击剑体验课。近距离和专业运动员互动,让孩子们对击剑运动有了更多兴趣。“击剑现在还是小众项目,希望大家能够多多认识到这项运动。”上海击剑队队员马曹倩说道。
位于莘庄的上海市第二体育运动学校,是田径运动的主战场。烈日炎炎,队员们的训练却一丝不苟。上海田径队队员杨思怡说:“晒习惯了,我们就是要靠夏训把强度提上去,好在下一个阶段有个更好的提升。”亚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谢文骏也表示:“展现给大家看一下,我们在这么炎热的天气下尽情挥洒汗水的拼搏精神。”
不仅是实训场景,体育运动背后的“硬”科技,也让参观者直呼过瘾。在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的康复实验室里,运动员要随时在高原、高温高湿、低温等不同条件场景内切换。
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曹国欢称:“东京奥运会就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运动员如果能提前在这个环境下模拟高温高湿训练,提高自己的生理适应程度,就能进一步去提高运动表现。”
看似平平无奇的水池,也是运动员们康复的利器。像这四个冷热水池,交替浸泡,可以帮助运动员进行排酸恢复。
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竞技体育D研究二中心副主任贺业磊告诉记者:“通过技能调控,包括伤病预防,以及膳食营养等方面的科技助力,对运动员的训练状态提供监控,促进竞技体育的科学化、数字化训练。”
沉浸式地观摩体验,让更多的孩子走近体育,激发对运动的热爱。孩子家长陆璐说:“竞技体育对于人格的塑造,孩子们的体会是很深的。包括忍耐和拼搏的精神,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次非常好的教育。”
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主任王励勤表示:“激发孩子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竞技体育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希望有一个深厚的群众基础,今后才有更多的渠道去发现优秀的后备人才。”
市体育局表示,今后还将开展更多的开放日活动,让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精神,激励更多青少年。恰逢周末,不妨去体育场馆,体验一把运动的激情。
(记者:韩琼 摄像:张蔚 编辑:由由酱 实习编辑:邵亦洋)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