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应该是在民国时期已经开启,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就出现在那个时期。而今年两部科幻影片的成功更多的是为今后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铺就了一条畅通的道路。”刘慈欣说。
如果没有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我们可能对于中国科幻电影的了解或许还停留在儿时《霹雳贝贝》的模糊认知上。刘慈欣提到的民国时期的科幻影片,一部是拍摄于上世纪20年代末的《庄子梦蝶》,另一部是拍摄于1939年的《六十年后上海滩》。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拍摄于1979年的《珊瑚岛上的死光》才是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在那个年代,片中展现的带有神秘色彩和奇异景象的海底工厂、海底长廊、水下电梯等已经给当时的观众带来很大的惊喜。
《珊瑚岛上的死光》
“《珊瑚岛上的死光》 是以科幻、科学技术为元素,它实际上还是讲的是一个反特片,而不是真的去说科学的那些东西、那些原理。 但是它已经比其他电影更像科幻片了。”影评人赵起介绍:“《大气层的消失》也挺有意思, 实际是传递了一种社会的信息——80年代到90年代那个社会环境, 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人的思想, 在经济上的一种追求。导演黄建新也做过一部片子叫作《错位》,它不像一般的这个我们讲科幻片,它仅仅出现一些这种技术元素的东西,或者说设备,或者说一些科学道理,它只是讲了一个公务员, 为了摆脱繁重的公务生活,他造了一个和他自己一模一样的人, 这个人代替他工作,然后就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影片不特别强调科幻的因素, 它其实有一种反思, 反思的是一种社会问题和社会心理问题,就是人在这个社会当中他的一种压力,对他的对环境对这个社会生活的一种抗拒。”
《大气层的消失》
在江晓原看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科幻电影主要针对的观众群体是青少年,“科幻只是科普的一部分。”而那一时期科幻作品的国际主流是以反思科学作为主基调,并且持续至今,“我们国内在80年代的时候还没有跟国际接轨,所以像《小灵通漫游未来》这样的电影,完全是描绘未来科学技术,一个极其美好的生活。我们国内很多人根深蒂固地认为科幻是科普的,是青少年读物 。”
《流浪地球》剧照
即便如此,刘慈欣依然认为所谓的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并不是由《流浪地球》开创的,它早在民国时期已经存在。“无论是民国还是后来就是新中国建立之后的一代一代的中国电影人,一定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知识和养分,哪怕是失败的经验,那都是今天之所以会有《流浪地球》产生的可能性。”藤井树说:“《流浪地球》中看到郭帆他们摸索出来的一整套美学体系,也跟我们日常的中国有很大的关系,那就是中国特有的。所以它都是一个积累,就是很多很多人的积累才会有的。它不是孤立的, 突然凭空冒出来的一个作品。”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健慧 徐玮 实习记者:赖声扬 张宇晴 编辑:傅群)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