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位于上海对口支援地区云南省西北部,经济作物匮乏大大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拼多多在参与扶贫过程中,重点聚焦上海对口支援地区,精准扶贫项目“多多农园”今年9月落户泸水市老窝村,引入晚熟沃柑的品种和以色列滴灌的种植技术,通过改造种植、加工、销售环节,长远带动产业升级,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敲章、按手印,身有残疾的贫困户王应良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多多农园的股东,并且能每年享受分红。60多岁的王应良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由于先天性左脚发育不良,双手撑地,左膝跪地,一直是努力“爬行”地干农活。泸水市老窝村建档立卡户王应良说:“人家抬东西我又抬不动,人家背东西我也背不动,真是国家政策相当好。”
和他一样,云南泸水市老窝村132户建档立卡户社员在9月初成为拼多多创新扶贫助农模式“多多农园”的受益者。“多多农园”项目向泸水橘橼种植扶贫专业合作社资助项目资金225万元,该资金将作为建档立卡户社员的股金入股扶贫专业合作社。
晚熟沃柑是怒江引进的具有高经济附加值的新品种,今年7月,“多多农园”的工作小组进入怒江峡谷乡村,着手调研当地特色农产品产业带现状,最终选择泸水市的老窝村。协同云南省农科院一起帮助老窝村打造适应高山峡谷海拔地理特性的晚熟沃柑精品实验田。
云南省农科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李进学表示:“结合我们泸水的生态优势,我们要做就好好做个示范样板给老百姓,我去跟他们讲所有的东西要怎么做,他们根本不会听的,最后我们想了一下,就用以前所长经常带我们团队的那句话,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来。”
老窝村支书合作社理事长左雪峰也说:“从选苗选地开始怎么挖,我们党委班子还有李博士这边,一把手一把手教我们,所以我们就下定决心要自己做一片,来改变大家对科技的一个看法,你这样教他他是不懂的,他们不会听的,那我们就开始挖地这样种,围观的老百姓也比较多,当时他们还想不通,但是现在想通了,为什么人家发两次梢,我们发三次梢,为什么人家的叶片没我们的大,没我们的肥厚。”
短短4个月的时间,最初种下地的沃橘苗发了三次梢长成了挺拔的小树,当地老百姓也从最初对挖地种橘的不理解逐渐转变为掌握标准化种植技能的专业橘农。
云南省农科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李进学认为:“真正的就像精准脱贫一样来精准把控,这个树怎么管,只要有梢才有花才有果,整个技术我们都傻瓜化,我们做了九块牌子给他们,以后老百姓就知道,种什么品种配套,土壤怎么准备好,怎么修枝整形,留多少花果。”
为了让沃柑产量更高,“多多农园”同时引进了配套的以色列最新滴灌技术加感应器监测系统,带领当地橘农科学种植。以色列滴灌技术是利用专用的灌水器使水流以水滴形式进入作物根区湿润土壤的一种灌水方式,它能使种植变得更便捷有效。
李进学展示起滴灌技术:“它是用喷径来看,它最高可以喷到一米五的半径,水小的话我就(调节)一下,如果堵住了,老百姓就很方便,拿过来手一抖,这个就弄掉了,根据树冠的大小来控制供水连大小,由紧到松是40公斤到120公斤。”
目前,多多农园扶贫项目已覆盖老窝镇老窝村132户建档立卡户498人,六年后将惠及全村685户2419人,带动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泸水橘橼”项目的落地,将成为老窝村一颗致富的种子,有力于推动泸水“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帮助当地搭建起高山农产品通往外部世界的高速公路。让老窝生产的柑橘、蔬菜等可以由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直接抵达城市消费者的餐桌。
其实,早在今年4月,拼多多创新扶贫助农模式“多多农园”,首站落户云南保山。云南有百年咖啡种植史,占据中国近99%的咖啡产量,但国际份额仅为1.7%,绝大部分咖啡豆只能作为速溶咖啡的原料,以最低价收购。据测算,上游种植环节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利益分配占比仅为1%。
为了扭转现有局面,拼多多农货团队联合产业和农业专家商讨了多种模式,最终确定了利益引导、高维突破(精品种植)、品牌致胜的三步走战略。咖农们也能成为全产业链的利益主体。
拼多多新农业事业部高级总监韩东原说:“更便宜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个是我们采取产地直发的模式,第二个是因为我们平台本身的运输费用本身就很低,节省出来的费用可以同时,让利给农民和消费者两端,第三个我们采取了很多定向直补农产品这样一种方式。”
据悉,未来在云南等8个省及自治州将会有1000个“多多农园”示范项目落地,团队会带着技术和完整的产业升级体系到各地,还将引进更好的分配机制,把更多的利益留在农民手中。
(撰稿:梁晖 特约通讯员:谢倩 实习编辑:霍慧娴)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