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个多月,第三方支付机构“躺着收钱”的日子就将彻底宣告终结。
央行支付结算司近日下发特急文件,规定能够依托银联和网联清算平台实现收、付款等相关业务的支付,于2019年1月14日前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
“央行”“特急文件”“撤销账户”,几个关键词拼凑在一起,让不少人认为,央行这一举措将带来支付行业的重大变革。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看看新闻Knews采访时告诉记者,如果平时对备付金集中存管关注不多,可能会被此次央行发出的特级文件吓到,以为行业内又要发生什么重大变动。但事实上,从2017年1月开始,央行就已发布《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的通知》。自2017年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已将客户备付金按照20%的比例交存至人民银行的专用存款账户,并在之后的时间里分布中、按比例不断进行调整,最终于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缴存,实现全部客户备付金的集中存管。因此到这个期限,支付机构开在银行的备付金账户已然有名无实,自然要做近日通知里所说的“销户处理”。
央行为何要动这这块“奶酪”?撤销备付金账户对支付机构和商业银行的影响有哪些呢?找到答案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举个例子——
我们在网上买买买时,支付的钱并不是直接打到商家的账户,而是首先以预付款的形式打到第三方支付机构,待你确认收货之后,支付机构才会这笔钱划拨给商家。而这笔预付款在最终进入商家账户之前就形成了所谓的“备付金”。
可别小看这笔备付金!根据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交存客户备付金规模已经超过1万亿元!而这部分资金在银行账户里产生的利息,可以占到支付机构总收入的11%。这也就意味着支付机构利用这笔备用金“躺着”也能挣得利息。
那么问题来了,备付金所产生的利息究竟应该归谁所有?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告诉记者,备付金有三个特点需要特别强调。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备付金并不是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所有权完完全全属于消费者;其次,在支付账户中的资金不是银行存款,不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而且,备付金也并不是以你的名义存入银行,而是以支付机构的名义存放在银行。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没有央行统一存管要求的情况下,支付机构事实上拥有支配权和使用权,备付金就存在被挪用和占用等风险。
2016年1月,央行依法注销上海畅购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支付业务许可证。这是继浙江易士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和广东益民旅游休闲服务有限公司之后,央妈吊销的第三张支付牌照。这3家支付机构,都大量挪用客户备付金,涉及到的风险资金上亿元。
在第三方支付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备付金事关广大金融消费者的资金安全。如此说来,央妈还真得好好管管了。而此次撤销备付金账户,也将从根源上消除备付金使用乱象。
那么,撤销备付金账户对支付机构和商业银行的影响有哪些?
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央妈这招无疑意味着过去“躺着赚利息”的时代被终结了。董希淼表示,对于机构而言,特别是部分中小型支付机构,备付金确实是过去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失去了备付金利息收入,对这部分体量不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影响相对较大,但这也将有利于支付机构回归业务本源,实现健康发展。首先,央行的这一系列举措最主要的宗旨是引导支付机构回归提供小额、快捷、便民小微支付服务主业上来,改变支付领域通过依靠备付金“吃利差”的盈利模式;其次,通过央行集中管理备付金,也将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机构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斩断支付机构与银行之间的不当利益输送,实现非银行支付与银行业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对于商业银行来讲,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以来,在支付结算特别是零售业务的支付结算方面对商业银行影响较大,但其对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其实影响有限。董希淼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负债达两百多万亿,一万亿的备付金对其存款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而对广大消费者来说,利好是肯定的。董希淼解释说,备付金集中存管之后,支付机构就没有挪用客户备付金的可能,客户资金的安全性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
但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始终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有人担心按照“羊毛出在羊身上”的互联网打法,将来第三方支付平台势必会通过加收其他的服务费的形式来弥补这一部分的利润,届时不还是我们消费者来买单吗?对此,董希淼表示,现在我国共有两百多家支付机构,支付行业已经发展为完全竞争性的市场,采取调高手续费、服务费等方式,风险更大,未来对普通消费者的支付产生影响可能性很小。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董亚欢 方菲菲)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