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3•15晚会曝光“饿了么”等网络订餐平台存在的问题后,大半年过去,"阴阳地址""无证套证",以及最为公众诟病的脏乱差现象,似乎依旧存在。
媒体暗访发现,在知名订餐平台美团上,无证经营的黑作坊大卖特卖,日销数千串麻辣烫的热门餐馆证照过期,卫生状况更是令人担忧。有些地方已经集结百余家“三无”商户,成为了“声名远播”的外卖村。
暗访画面
事实上,各地监管部门一直要求网络订餐平台对入驻的餐饮经营者,在经营资格、准入门槛等多方面进行审查,不符合标准的,要坚决取缔。不过,面对食药监人员的监督,这些平台的经营者,好像也是一肚子苦水。
百度外卖提出,实际执行中,如何保证全国几千上万人的团队严格执行既定标准,确实是监管的一大挑战。
饿了么创始人对监管程序提出了意见。比如,从大数据分析来看,上海市民对餐饮服务的需求很旺盛,但一些餐厅办理证照,耗时太久。
网络订餐平台被约谈现场
监管疏漏,证照程序,这些平台经营者的解释,能够真正解决网络订餐的乱象吗?事实上,种种迹象显示,在这些乱象背后,平台之间的市场之争或许是网络平台难下狠手的原因之一。
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到1.5亿,经过几轮烧钱抢夺用户之后,外卖平台市场已经出现寡头分割的局面。饿了么、美团外卖和百度外卖以37.8%、30.5%、15%的比例领跑外卖订餐市场。
据外卖平台从业人员透露:几个大外卖平台现在都在做区域承包,这个"区域"并不是按照一般意义上的行政区域划分,而是几个平台内部根据调查人口密集程度,以及住宅小区居住情况来划分。区域代理在商家入驻、运营和监管方面,有很大发言权。在某一被承包区域,只要交钱,"黑外卖"就可以绕开各种章程制度,轻松登上美食排行榜。
得市场者得天下,资本投资网络订餐平台考量的核心指标是平台每天的订单量,这个数值的公式是"餐厅覆盖数乘以每个餐厅覆盖用户量、再乘以频次",因此平台需要努力扩张线下餐饮店的覆盖数量。为了跑量,网络订餐平台自然无法顾及商户的质量了,甚至会出现被这家平台剔除的商户,立刻就会被另一家网罗去。
黑作坊(图片来源于网络)
业内人士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现在市场的格局还未确定,各自比拼的是商家资源,哪家平台上面的餐馆更多、菜品更丰富、价格更便宜。所以,谁先“清理门户”,谁的商家资源就意味着减少,被清理的商家可能会转投其他平台,短期看就是削弱自己、壮大对手。
此外,订餐平台自身也会制定一些关于商家的审核管理办法,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一些商家可能会在这个过程中作假,如果平台不去实地核查或者不向监管部门求证,就很难发现这个问题。
对此,新华社评论员叶健认为,黑作坊能成群上网,源头在线下,但根子在平台,目前网络订餐平台间已形成“逆竞争”,这家平台刚清理门户,那家平台就照单全收,导致“谁守法、谁吃亏”,对于黑作坊的默许已经是外卖平台心照不宣的规矩。
不过,网络订餐平台的“苦衷”,是不是能成为他们把关不严的推托之词?对此,舆论普遍认为,今年以来相关管理部门屡出重拳,但网络订餐平台上黑作坊猖獗依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板子没有打到平台上。网络订餐平台只顾"烧钱圈地"的扩张,只顾着砸钱抢用户而忽视食品安全,这种玩法已经破坏餐饮行业生态。有媒体报道说,一些正在开拓商家资源的平台人员甚至有意无意放宽审核制度,个别人员主动帮没有资质的餐馆办假证。市场格局未定,各家为了抢地盘,于是便会放松准入门槛。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赵占领表示,眼下,网络订餐平台对商户的监管,走的还是"先发展、再治理"的老路,只有在发展的同时规范、在规范中发展,才是平台的正途。
对于眼下网络订餐平台存在的问题,专家提出,监管平台如果只依靠食药监部门从终端治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要从源头下手。网络订餐平台对商家并非没有治理能力,技术上也足以实现有效监管。就在最近,“饿了吗”与上海浦东新区已经进行了试点,探索新的“互联网+信用监管”模式。由于打通了工商部门与网络订餐平台的后台,消费者进行网络订餐时,就能对接政府“大数据”,参与食品安全监管过程。
编辑:傅姗姗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