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市小学普遍开展分段式课后服务,坚持“愿留尽留”原则,为放学后自愿留校的学生提供免费课后服务。记者观察到,不少学校都在通过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充实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同时也让传统教学从静态知识的传递,逐渐转向核心素养的培育。开学以来,丰富的课后服务,亮点多多,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在一声爆米花的巨响中,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年度大戏拉开大幕。全校所有师生,和家长志愿者们一起,校园中穿梭流动、欢呼雀跃,与舞狮队嬉戏,这样的热闹,久违了。
“中国人过中国节”作为校园传承中国文化的传统项目,今年已经是第18年,此次的中华美食主题更是让孩子们兴奋不已。每个班级都精心布置,从八大菜系,到节气美食,挖掘背后的文化故事。
“我推荐你吃紫菜蛋卷,很酥脆的。”一位孩子向记者介绍道,这个班级以澳门小吃为主题,准备了可口的葡式蛋挞、杏仁酥。“帐房”里的掌柜,正在用算盘给客人们算账。
这样巧妙的跨学科内容,在隔壁班级的湘菜馆里也能找到,孩子们最近对香料情有独钟。“这也是我们跨学科主题实践中的一部分,因为香料也是属于植物中的一种,比较特殊,就想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让小朋友更加了解传统文化,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自然学科老师、科技总辅导员周南介绍道。
捣年糕、拉拉面,互动体验式的活动让劳动教育也不再枯燥,在实践中,孩子们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都用了起来。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语文教导助理贺春秋表示:“孩子们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真实情境中比较复杂的问题,过程中,他们需要策划、讨论、计算、探究,讲述等等,知识就在情境中活起来了,素养也在实践中成长起来了。
而在嘉定区实验小学北水湾分校,每天下午下课后,最热闹的地方就是藏在学校里的这个美术馆了。孩子们自己当起了美术馆小馆长,不仅馆内展品出自孩子们之手,他们还要参与策划、布展。
嘉定区实验小学北水湾分校五年级学生赵天翊告诉记者:“我从二年级的时候开始加入美术馆,同学们一起选作品、分类、进行作品展陈设计、讲解,我们美术馆至今已举行过10个展览。”
下一次展览的主题是“小小敦煌守护者”,学校还特意请来了敦化文化的大咖,配套给孩子们讲述敦煌的文化知识和历史故事,并鼓励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再创作。
通过美术馆这个载体,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孩子们大大丰富了项目化学习场的景。不仅打造了没有围墙的美术课堂,也打破传统的学习方式,整合了语文、美术、自然等多种学科,在润物无声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嘉定区实验小学北水湾分校校长陈芳表示:“把美育和综合学科进行融合,放到课堂里面,希望通过项目化学习,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打开他们的视野;希望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来关注学科整合,变革育人方式。”
数据显示,全市约有89万名小学生参加了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约6.8万名教师参与提供课后服务,学生和家长对小学生课后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90%。越来越多的学校也正尝试通过校内校外结合、引入校外优秀资源等方式,让课后服务越来越丰富,不断拓展孩子们的视野。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朱齐越 摄像:林羡德 编辑:由由酱)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