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闻从业者可以利用图片或者视频的表达方式拍摄出唯美的画面,但是如果这个画面失去了思想性,这个作品就是失败的。拍摄唯美的画面,不是新闻人才培养的核心,其核心是培养有理论素养、有大局观的新闻从业者,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教授田丽说,“总书记还特别强调新闻传播工作的人民性,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新时期的新闻人才如何培养?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导思想,以期推动新闻舆论战线适应形势发展积极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田丽表示,当前新闻教育工作存在重工具轻思想、重过程轻效果、重眼前轻长远的问题,急于表现,而不是突出思想性,关心时局变迁。“首先,多指导学生学习历史,注重传统思想文化教育是今后新闻传播教育的第一要义。”
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指出,要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田丽还指出,“新闻工作者不只是时代的记录者,新闻传播教育要具有包容性,多渠道、宽口径地记录历史。”新闻人才培养应把早期职业教育与时代责任感相结合,培养新闻从业者的责任意识。
田丽认为,新闻人才培养还要增强新闻的专业性教育,适应当前的新媒体环境,研究媒介发展新形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新闻业务的专业培训。
正如四川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李冶陶所言,新闻宣传人才培养的重点要实现“两个统一”,即党性和个性的统一;为人民服务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统一,并紧扣媒体发展的时代大趋势,体现专业性的高标准与严要求。
如何创新新闻传播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在刚刚举办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田丽表示,创新方法手段,开展新闻传播教育,给新闻传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开展跨学科培养。其次,结合时代特征,带着社会问题去培养。另外,新闻传播教育不是到新闻媒体行业中学习理论,必须要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田丽告诉未来网(微信公共号lovek618)记者,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的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为学生配备业界导师,结合“一带一路”等当下社会热点课题,让学生跟着新闻从业人员、管理者等,进行战略传播研究,设计该战略的新闻传播手段,体现学生、政府和媒体的充分融合。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 新闻传播更注重人才培养
李冶陶指出,和以往相比,习总书记此次讲话精神对于新闻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体现了四大特点。
其一,人才培养的主体性。李冶陶说:“习总书记提出的人才培养要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问题,实际上是从新闻行业的受众、渠道、作者三方面,解决党性和个性相统一的主体性人才培养观点。”
其二,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的核心是人才优势。”
李冶陶认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的观点,突出了媒体的产业化特性,培养“专家型人才”的提法更明确了人才培养的专业化要求。
田丽也表示,总书记的讲话中对于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要求,某种程度上凸显了如今新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学校教育过于倾向新闻学科的专业培养,忽视了新闻传播教育的思想性,过早地把技能教育与业界结合,让更多学生提前去实习岗位学习技能,使新闻传播的教育中出现了重工具轻思想,重操作轻理论的现象。
李冶陶认为习总书记有关新闻舆论讲话精神的第三个特点是人才培养的时代性。他认为“全媒型”人才的观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指出了在媒体融合和新媒体时代特征下的人才培养方向。
此外,是人才培养的人民性。在李冶陶看来,习总书记提出培养出的人才“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是对人才培养要为人民服务的高要求。
“引导学生关注人民,关注底层,关心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这正是此前的教育中缺乏的内容。”田丽补充道。
中国传媒大学一位研二学生说:“选择学习新闻,就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我们的镜头与笔触,描绘时代的变迁,传播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做一名当之无愧的时代记录者。”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