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苏州河沿岸,不起眼的公共座椅,内有玄机。
扫一扫座椅上的二维码,市民就能通过“市容环境观察点”的窗口说说意见和建议,脏了、破损了、有隐患……这些都“秒传”管护单位,成为日常管护的重要依据。
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上海“一网统管”城市数字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在东方卫视迎接党的二十大特别节目《领航中国》中表示,公共座椅成了“传话利器”,奥秘在于数字化赋能。公共座椅相当于一个个数据终端,随时随地采集人民建议,每个坐的市民发现它脏了、坏了,都可以上传他的感受。这就不只是自上而下的“我为你建”,而是“你可以感受、向上反馈”。这是一种人人参与的过程,也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用、人民城市人民维护理念的直接体现。
郑磊表示,公共座椅不仅是个“终端”,它也是个“入口”,背后连入的是上海“城市家具”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这只是上海“一网统管”的一个侧面。
经过近些年的建设,上海的“一网统管”已经形成一整套的城市神经元感知体系,1.9亿个感知设备遍布全城,千万市民“随申拍”和12345不间断热线,将气象、交通、安全等8大方面、435类、1万多项指标纳入其中,时时刻刻在感知着城市的生命体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曾特地点名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将之称为城市治理的“牛鼻子”。在郑磊看来,对上海这样一座堪称是“复杂系统”的超大城市来说,“牛鼻子”就是实现统管的抓手。统管之前,很多问题是各个部门、各个层级、各个区在管,统管之后,则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的协同,也把人民的力量统筹起来,从而实现“科技之智、制度之治、人民之力”。
(看看新闻Knews编辑 方菲菲)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