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台分享冰箱,就设在长寿路西康路口的一家饭店门口。刚刚推出时,不少好奇的市民,走过路过都会去拿点免费食物。有报道称,这个冰箱曾遭人哄抢。不过看看新闻Knews记者在现场观察发现,来取食物的市民,基本都挺守规矩。
来拿免费食物的,有对面建筑工地的工人、附近居民、路过的上班族,还有乞讨人员。没多久,冰箱就取空了,餐馆老板赶紧又追加了一箱月饼。此外,餐馆还会在中午11点和下午4点,放入一些熟食或小菜,来丰富品种。
餐馆经理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放到冰箱里面的菜品是门店当天早上员工餐没有吃完的干净的一些菜品。
餐馆老板的善举,收获一片赞誉。不过,存在的管理问题也随之暴露。普陀区市场监管部门曾多次上门查看,发现了不少需要整改的地方。比如,有些包装食品会标保质期,但有些熟食和小菜,没有保质期,万一取回去食用的人发生不适,责任谁担?
普陀区长寿路街道市场监管所所长傅利军向看看新闻Knews记者透露,冰箱在街面上像下雨的时候就直接会雨淋到,如果开门的时候雨水就会进去。第二个如果阳光比较强烈的时候一整天日晒对里面食品的保质也有影响。
对此,长寿街道自己管理的分享冰箱,则在这方面动脑筋做了改进。比如,每份食物的包装上都会写明保质期,另外,要求所有领用者领用前必须留下本人名字、住址,以便建立完善的追溯体制,此外还规定每次只能领取一份食物,不得帮他人代领。
当然,这些要求也让一些领用者感到为难。比如有些人并不愿别人知道自家的经济状况。还有像这位姚阿姨,常常会受腿脚不便的邻居夫妇之托,帮他们领取食物,而现在不能代领的话,对高龄老人来说有些麻烦。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随后走访了附近的居民姚阿姨,姚阿姨告诉记者,之前有一个是八十几岁一个是七十岁左右脚不好的人,帮他们一人一份拿了玉米片。但现在好像有规定说不能代领了。
街道方面表示,已留意到这些问题,正考虑将来通过委托证明,来实现代领。
当然,相比饭店自营的分享冰箱,街道的分享冰箱也存在不足。因为爱心捐赠的不确定性,目前能投入冰箱的食物数量并不稳定,品种也不够丰富,供应时间每天还会有变化。目前,街道正在寻找稳定的供货渠道,想办法让这一公益模式能长期持续。
长寿社区基金会秘书长陈婧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金沙江路有一家做面包的企业就在和社区对接,希望能捐助他们剩余的面包,社区也在深入挖掘周边的一些企业资源,比如像周边有大型的我格广场,还有丰收日大酒店等等。
看来,分属两个不同主体的分享冰箱,互有取长补短的空间。
相关负责人透露,分享冰箱模式将试运营三个月,待摸索问题、解决问题后,再行推广普及。
【视频】“分享冰箱”模式能否持续?
分享冰箱,在国外已经有比较成熟的运作经验,而在中国还是一个全新的尝试,由于涉及公益理念的普及、食品安全的保证,以及长效运作管理机制等问题,可以说,目前还是一个带有实验性质的公益试点项目。我们希望,这个温暖的爱心分享模式,能在试点中逐步完善,并推广到更多街区,在减少食物浪费的同时,也能让一些弱势群体,从这份小小的免费食物中,感受到社会的善意。
(编辑:阴怀德)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