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多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并为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划重点。其中,宏观调控、提振消费、人工智能+等问题都引发了代表委员们的热议。
在宏观调控方面,不少代表委员都关注到了4%左右的赤字率,突破了3%的“红线”,释放出稳增长的强烈信号。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表示,2025年财政赤字率4%,对应财政赤字规模大约是5.6万亿元,较往年大幅增加,再加上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能有效应对国内需求不足等问题,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则关注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他建议,这一政策要更倾向于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中小微企业占到中国全部市场主体的94%,他们的健康发展对提振经济十分重要。
如果说财政、货币方面的加力是为了“稳底盘”,那么与产业、就业等政策系统集成和协调配合,则是拉动经济的“新引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强各种政策协同以及与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增强政策合力。但是究竟该怎么发力?与会的代表委员们也纷纷建言献策。
在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看来,一系列政策要形成一个合力,才能够支撑GDP的增长。所以从去年开始,中央在提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以外,特别强调一致性,发改委还专门有一个部门来负责政策取向一致性的评估,从政策的动议出台,到政策的推出、落地、执行,以及在执行过程中的调整,甚至执行结束以后的反馈,可以实现一个全链条的评估,这样就能确保我们的政策是劲往一处使。
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认为,把就业、物价和经济增长一体化考虑非常重要,因为物价回升是提振市场信心非常关键的一个指标,经济热度起来了,才能够很好地完成经济增长的目标。
想要打好“组合拳”,统筹供需两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被列在了今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代表委员们也纷纷表示,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激发消费潜力。
作为“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重要衔接节点,本次两会既是一场承前启后的战略谋划,也是一次直面痛点的改革突围。从宏观经济到微观民生,从技术革命到制度创新,代表委员们的建议既有“顶天”的格局,也有“立地”的温度。正如一位基层代表所说:“提案里装着乡亲们的期待,也装着中国的未来。”这场破题与破局交响的盛会,正在传递着高质量汇聚的最强音。
编辑: | 金晓雯 |
摄像: | 马越顾克军王思远 |
责编: | 张颖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