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有不少操控无人机的爱好者。不过让无人机在模拟的外太空着落,你敢尝试吗?今天,在第一届"新星杯"新概念新技术创新大赛上,来自全国9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参赛队伍,通过无人机搭载相机的方式,模拟小行星着陆环境,自主导航降落。年轻的科技爱好者们,在这一专业领域的大胆尝试,在不久的将来,或许将推动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学科建设。
华东理工大学的参赛团队第一个上场,起飞一分多钟后,无人机通过 采集图像、完成运算和飞行控制,稳稳地停在了相对平坦的“行星表面”,完成了“模拟着陆”任务。来自华东理工大学参赛团队负责人周波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他们团队的4名小伙,来自一个研究生实验室。“我们花了近一个月时间,按照行星着陆的流程,先做全图识别,再做区域分割,最后是细致扫描。对无人机着陆来说,这样的环境,的确很有挑战。”
其实,在比赛现场起飞的一架架无人机,就好比"外太空探测器"。对参赛队伍来讲,真正的挑战,是要通过前期的电脑编程,让无人机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自行判断最佳位置,实现着陆。在第一轮比赛中,来自中国地质大学的参赛队,获得了满分的好成绩。
中国地质大学大三女生何佳宁,是这个年轻团队的组长,她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整个参赛的过程,真的让他们学到了很多。“我们真的用尽了我们学的所有的知识,比如 C++、编程、系统搭建等等,真的可以说是我们自己编过的最厉害的程序了!”
年轻科技爱好者们的兴趣,或许真的能变成影响未来航天技术发展的新想法和新理念,这也是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重点实验室,举办这次大赛的初衷。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永合说:“让探测器着陆小行星,这项自主技术对我们科研人员来说很了解,我们知道挑战在哪里,但是对于选手来说, 他们可能不太了解。通过这样的比赛, 一方面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未来要做的事情。同时,我们也能从选手们的算法、知识能力各方面,去挖掘一些将来可以和我们进行合作的人才。”
作为今年成功发射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北斗三号M21/M22卫星的科研单位,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透露,明年还将有10余颗卫星的发射计划,既有国家任务,也有商业航天项目。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施政 实习编辑:李珂)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