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开出了越来越多颇具“文艺范儿”的新型空间,融商业、餐饮、展览和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于一体,成了不少年轻人休闲打卡的去处,也通过社交媒体打响了知名度。不过,一些展览展品少、收费高,且吸引的大都是拍照打卡的人,引发了不少争议。那么这样的网红展览,是业态创新,还是圈钱圈流量呢?
位于淮海中路上的这个展,在社交媒体上,以“出片”为卖点。看看新闻Knews记者购买了120元的双人票,前去观展。这个展览布置在约500平米的地下空间,虽然以展览的名义,对外宣传,但整个展览并没有艺术品或是艺术装置,更像是用来拍照的主题空间,比如这个房间,可以拍出圣诞风格的照片。
“看展主要就是为了拍照发朋友圈。”其中一位观展人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类似这样的“网红展”,越来越成为时下吸引年轻人的流量密码。在华丽场景和大块拼贴颜色的衬托下,日常生活中难以复制的装置和道具被安置在同一个空间中,高浓度的色彩令人难以抗拒地拿出手机和相机进行记录。
有市民说:“比较适合拍照的会去的多一点,如果它真的很好看,很能出片的话,花钱还是值得的。”
还有市民表示:“布置也是一种艺术,如果你能布置到,让别人觉得它很有拍照价值,很能出片的话,也算是一种艺术。”
而相对于专业展览,“网红展”门槛也相对较低,艺术家履历、展品内容、展览构思等背景知识已不是看展必需品,三五好友相约拿上拍摄设备便能成行。随着看展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展览市场的不规范行为,也逐渐暴露出来,资深策展人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相比传统展览的精心策划,小投入大回报的盈利模式,驱使不少人纷纷投入“网红展”的打造。
众入艺术策展人冯芝倩说:“因为像这些网红打卡展览,它一般来说投资较少的钱,就是做一些美陈和布景,只要灯光到位就会拍出比较好的效果,那么很多人收的门票也比较便宜,可能三四十块钱、五六十块钱,那么就很多人就愿意去拍照。”
不过,网红展“出片”也“出圈”的商业逻辑下,不少观众提出了质疑。前不久,这个聚焦数字时代人类生存图景的新媒体艺术展,在某文创广场开幕。未来感十足的展陈空间,让网红们,长枪短炮,特地前来拍照。不过,记者在社交平台输入这一展览,“内容空洞”“不值票价”“避雷”等反馈博文,不在少数。
“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不伦不类的打卡的地方,你说文化输出也没有,商业性质的感觉是很重,如果说是流量变现为主的话,它现在确实应该是做到了。”
“我也是做摄影艺术类的嘛,拍照的话,还可以,艺术观赏性的话,可能我不太能get到它那个点吧。”
近年来,艺术展越来越放下身段,拉近普通观众与艺术间的距离,展览场所也不再局限于美术馆,观众和艺术展的“双向奔赴”带动了行业的繁荣。不过,在专家看来,提高公众的艺术判断力和审美并不能仅靠网红打卡出来,只为做“网红”而生的展览,若是不加规范,不加思考,或许只会与艺术渐行渐远。
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施晓颉说:“艺术家在创造艺术的时候,他必须得自己有一个要求。你是要做好的作品,好的经验,好的技巧,然后好的内容,然后呈现给观众。观众其实对艺术展的门槛,是有些模糊的,所以我们应该对他们进行一些引导。”
上海大学副教授、艺术学博士黄一迁表示:“如果展览既是网红又是有学术水平的,这两个很好的结合的话,一又可以带来很大的客流,二可以逐步的去提升展馆的声誉,把我们公众审美的情趣,审美的水平逐步的提高,是非常有效果的。”
艺术拥抱商业,成为“网红”,不失为吸引观众的好方法,只是随着艺术展览的边界不断被拓宽,艺术展究竟该如何在守护文化价值和收获人气流量之间找到平衡,而不是沦为买票的自拍背景板,值得思考。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潘窈窈 魏克鹏 陆瑶 编辑:小真)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