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找一个“说得着”的人,为说一句“想说的心事”,在众生喧嚣的百年与此刻,完成获救与抵达。从小说到戏剧,《一句顶一万句》,从一个人的心里出发,抵达万千人的眼里,再从万千双眼里,抵达舞台。
舞台剧《一句顶一万句》首演于北京国家大剧院,经过哈尔滨、西安巡演后抵沪。本周,刘震云原著改编、牟森导演话剧版《一句顶一万句》上海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大剧院举行,主办方宣布7月7-8日,《一句顶一万句》舞台剧正式登陆上海。
导演牟森谈语句创作过程
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是著名作家刘震云的代表作之一,曾被评价为中国版百年孤独,今年由“中国先锋话剧之父”牟森导演正式搬上戏剧舞台。该剧全国巡演已成为2018年度中国原创戏剧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一句顶一万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首演后,得到了原著作者刘震云对舞台剧版的高度肯定:“动人心魄。肺腑之言的力量。戏剧的力量。牟森的力量。”
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是一部既经典又畅销的文学作品,曾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等多个奖项,译有20多种语言,中文版销量突破180万册,其中人物涉及上百个,展现了中国百姓的生活百态,被称为中国版的“百年孤独”。
面对这样一部“大书”,牟森导演在改编时遵从原著,使用16个演员,呈现了68名角色。他认为原著《一句顶一万句》是一部社会史诗,改编《一句顶一万句》,最容易处理的是结构和语言,因为小说的结构和语言已然完美,作为改编者,他只需要遵从原著。而在舞台呈现上,他希望尽可能在舞台上展现一篇长篇小说应有的容量和品质。
《一句顶一万句》在北京首演后也成为近年来国内原创戏剧讨论难得的样本。文字批评家李静说:“文本和舞台呈现的精神体量庞大,深厚,是这个薄情和碎屑时代‘不合时宜’的宏大而深情的作品。”导演陈洁对舞台呈现表示肯定:“在形式上借鉴了古希腊悲剧的壮美之风。歌队、神父、剧中人物身上与神性相接的本能,以及一代又一代的宿命都让人想起古希腊悲剧,想起荷马史诗,我以为正是恰到好处的安排。”剧评人张敞说:“牟森调教演员的能力、调度、节奏、音乐的能力都很好,歌队颇具匠心。选择这种类戏曲的自白、类布莱希特的方式,用得很好。”
以中原之事与河南山西等方言,面对上海观众,《一句顶一万句》会收获怎样的评价与反馈,也令主创团队感到期待。“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不能损失滋味,所以必须用方言,用话剧腔来说就没意思了。刘震云的小说就像是火锅,就体验那个麻那个辣。”出品人史航说,“我觉得看戏的时候你不会走神,命运在击鼓传花。每一双手都有意义。那些人物都不是累赘,都是帮手,总有一款是你的命运,让你介入。”导演牟森则表示,“小说是有明确价值观的,尤其当你面对人生很多困惑的时候,小说里的人物在面对自己命运的时候,以及众多人物命运交织的时候,呈现了一种非常大的情感力量。我的工作其实就是完成这两种转换。”
除了剧目演出,在《一句顶一万句》上海发布会上,出品人史航代表剧组宣布了“上海场”特别计划——即“百年孤独众生独白——中国百姓的精神生活肖像”拍摄计划正式启动,并面向上海进行招募,史航说:一个戏的首演是伟大的,但是巡演是神圣的,一句已经闯过了北,从上海开始闯南,而我们的职业纪录和戏并行,链接起更多城市的人群和职业。这也是一句顶一万句的使命。
为百姓立项肖像计划从上海开启
《一句顶一万句》舞台剧由16位演员饰演了68个角色、近百余种各色职业人物,呈现出一部中国平民的心灵史。杀猪匠、唢呐匠、皮匠、银匠、豆腐匠、剃头人、车把势、喊丧人、打更人、私塾先生、饭铺老板、传教士、卡车司机、纺纱工人、影楼摄影师……草民百业百态,是中国基层社会最夯实的构成。这些曾经在生活中至关重要的职业、从业者,在历史风波里起起落落,《一句》上海站也将正式开启“百年孤独众生独白——中国百姓的精神生活肖像”计划。
本次肖像计划,由人文摄影师朱朝晖掌镜,面向上海各职业群体,征集肖像模特。剧中囊括的中原大地百年来的百业百态,将以肖像照的方式被记录下来。“肖像记录”计划随后将跟随《一句顶一万句》的巡演记录中国各个城市的平民职业嬗变历程,也侧记中国平民精神生活的重要一面。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琳琳 摄像:张凯 编辑:曾小真)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