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国庆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河南新密市穗华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在举办一场特殊的升旗仪式。操场上肃穆站立的,都是来这里参加军训的学生。让他们鸦雀无声的,是从他们队列前,正步走过的这些国旗护卫队员。他们在退伍前,大部分都是天安门国旗班的老兵。新中国70周年盛典在即,老战友正在阅兵村参与训练接受检阅的方阵。而牛建波和战友们却穿起这身旧军装,为在校学生展示升旗礼仪,然后上台宣讲国旗知识。从国旗班退伍20年,牛建波和战友们始终难忘那支担负光荣使命的部队。
“每次升降国旗大概是提前10分钟,我们就到天安门城楼洞下待命,进行二次的服装整理。接着,在离升旗时间还有5分钟左右的时候,我们就从天安门城楼洞出发。每天我们升旗降旗往返要四次,经过天安门城楼要走过金水桥。然后从金水桥头到国旗杆下,正步行进是138步,整个的距离是103.5米。”牛建波在国旗班完成了700多次的升降国旗任务。
国旗护卫队对每名战士的要求非常高。从一名普通的军人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国旗卫士,要过好站功、走功、托枪三道关,最后经过差不多为期三个月的集训,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国旗护卫队队员。为了能够成为距离国旗最近的护旗手,他们常常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们要背绑木架矫正姿态,练眼力降低眨眼的频率。而国旗哨更是要求“冬不穿棉,夏不穿单”。夏天不管多热,他们都要身着礼服,戴帽子,扎腰带,穿皮鞋,戴手套,站在国旗哨位上。到了冬天,同样只能身着礼服、呢子大衣,以展示出国威和军威。
“我们要踢腿带风,落地砸坑。我们踢腿的高度,包括脚面平度或者脚掌与地面平行距离,每一步都要量。尤其是我们在升降旗训练之前,必须要量!”回想起这段回忆,贾旭一阵憨笑。“国旗卫士”时期的苦练,带给他的除了一身的本领,还有一身正气。
从1991年5月至今,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始终保持着执行任务零失误的纪录。在国旗护卫队,每个战士的成长都非常多。国旗护卫队教会了他们坚强、勇敢、忠诚——对祖国的忠诚,对国旗的忠诚。
“国旗代表了祖国。对国旗忠诚,其实也是对祖国忠诚。所以护卫国旗重于生命,队魂已经融入到了我们每名国旗护卫队的队员的心里、骨髓里、血液中!不光是在部队,即使人退伍了,离开部队了,最割舍不下还是这面国旗。”退伍不褪色,牛建波和战友很快创办了第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用军训和搞公司团建的收入,支撑国旗班老兵们继续到全国各地升起国旗、讲述国旗。他们希望校园和企业里的升旗仪式能变得更加正规,仪式感也能更强。通过国旗,让更多的人,明历史,知荣辱,爱祖国。
“我们当兵的时候,其实我们是沾了国旗的光。我们当时一直在教育新兵,教育,一直在说,我们要给国旗增光。从部队出来之后,我们这班人其实干的这个事情,还是在围绕着国旗。”贾旭从国旗护卫队退伍后,跟牛班长一起开始创业。如今,他已经是新密校区的副校长。
从最早,牛班长在广东的一天两顿咸菜、馒头,到如今贾旭的安居乐业,国旗班老兵们创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经扩展到了全国5个县市。这里也成了他们退伍融入社会、转化本领的平台。退伍时,他们问自己“我们能为国旗做什么?”如今他们也有了坚定的答案。
牛建波团队义务升国旗,宣讲国旗知识的脚步,如今已经遍布全国。“像这幅农民画,就是9月19日在上海进行国旗公益活动的时候,上海朱泾小学的同学自己制作出来,赠送给我们的。孩子们对国旗也好,对祖国也好,从他们内心是非常热爱。我们过去,也非常喜欢我们。”
牛建波向我们展示了营地里的宝贝,这是战友们收藏在国旗文化展示厅里的照片和老物件。它们都是老兵们在天安门护卫国旗的难忘记忆。2018年元旦,武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番号正式取消,转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牛建波也被邀请,在天安门见证了换装后更加威武雄壮的国旗护卫队。“现在,旗杆下不再有原来的两名升旗手。挂旗,摁动按钮,抛旗,升旗,一个动作全部由现在的擎旗手来完成。每月的一号为重大升旗,队员会由原来的66名增加到96名,其中增加这30名队员是在金水桥的南侧,呈八字形站立,等待着升旗的开始。而这时候在天安门城楼上,会有8名司号手吹响司号,而后预示着新的一天,新的升旗仪式即将开始。”
在国旗文化展厅里,国旗班老兵们展示了一组老照片。照片里有一个上海市民——他叫曾联松。70年前,他设计的五星红旗从2992份投稿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曾滔是曾联松的长孙。70年前,祖父在山阴路145弄的阁楼上连夜设计,用剪刀剪出了大小五颗五角星。那一年,他的父亲曾一冲才7岁。小时候,曾滔常看祖父在家里写毛笔字。而学习经济学的祖父,也正是因为热爱祖国,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由沪剧唱词和红军帽徽得到灵感,根据阳光放射光芒构图,活用了中国水墨画留白的技法,设计出了象征民族大团结,又非常符合中国审美的五星红旗。
曾滔回忆起父亲在编撰祖父传记时,记录下故事。“1950年9月份的时候,我祖父到北京出差参加全国供销合作社的会议的时候,有全国政协的同志找到了我祖父,和我祖父核实了我祖父为国旗投稿相关的事项。然后9月份我祖父开会结束回到上海,那么那个时候就接到了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的函件,就是邀请我祖父参加1950年的国庆的观礼。”
作为国旗设计者,曾联松一直教育子孙要低调做人。他是一个长期从事财务工作的上海普通市民。他不以国旗设计者自居,最后的职务也就是上海市日用杂品公司的副经理。曾联松热衷于宣传国旗,却反对国旗设计者成为家庭的标签。距离国庆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地处山阴路的山三街道插满了国旗。这里正在举办一场居民艺术展。曾联松次子曾一明低调出现在现场,看到邻居以国旗为主题绘制的油画,他激动地鼓掌说,画得很像。如今,曾家子孙两代人,都像曾联松一样热衷于国旗的宣传和爱国主义教育。他们和无数守护五星红旗的中国人一样,知道,国旗的背后是国家,是民族,是团结,更是信念。
“我们家的传统,是对于国旗的宣传,其实是从爱国主义的角度去宣传。最重要的一点,其实还是国旗所代表的我祖父的爱国的精神,为国家作贡献的初心。”看到国旗,曾滔常常会想念祖父,但他也知道,更应该传承的,是祖父对国旗、对国家的赤子心。他仍希望,尽可能低调地为守护国旗、宣讲国旗知识出点力。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陈瑞 摄像:李响 编辑:胡琰琦)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