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关,不少人又收到了这样的短信:“您的积分即将过期,即将清零,请点击链接及时兑换”。然而,“从天而降”的积分短信背后,却暗藏玄机。
多位市民提供的信息显示,他们都收到一条“106”开头的短信。市民张女士反映,她误以为是某通信公司发送的短信,并在所谓的兑换商城里,用积分加400元购买了两箱原价标注为3968元的“茅台”酱香型白酒。购买后,张女士越想越不对劲,觉得不太可能有这等“好事”,便联系客服想退款,客服却说产品已经打包好,退货可以,但要扣除所谓的50元包装费。
记者调查发现,这种情况不在少数。一旦消费者以“货不对板”,要求退货时,客服就会提出可以给返现优惠做补偿,再坚持要退,客服就索性没了声音。
但实际上,兑换到三无产品的情形还不是最糟糕的,很多链接其实暗藏危机。不少兑换页面会要求消费者填写姓名、电话号码、身份证号、银行卡号,以及验证码等信息。有时还会要求消费者下载一个安全控件,提示安装后进行支付,严重威胁到消费者的财产和信息安全。
江苏省消保委此前发布的调查显示,有近6成消费者收到过所谓“积分到期”的兑换短信。
这类骗局的套路都十分相似。诈骗分子会冒充通信公司“官方平台”,向消费者发送虚假短信,制造时间紧迫的假象,诱导消费者进行商品兑换。实际上消费者所换购的商品,要么不会发货,要么是仓库积压的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的账户资金及个人银行账户信息也可能已被盗取。而消费者收到的没多大价值的小礼品包装上,有的甚至张贴着其他“钓鱼”二维码,诱导消费者再次扫码。
类似的短信骗局还有很多,包括贷款诈骗、网络代购诈骗、退改签诈骗等。例如所谓的“退改签服务”,由于诈骗分子已非法获取受害者的乘车、乘机信息,很容易让消费者掉入陷阱。
近年来,每到年底总要上演一波“积分清零”戏码,为何这种“明目张胆”的骗局屡禁不止?
记者梳理发现,频繁出现的“积分兑换”类短信,几乎都集中在“106”三位数开头的号段。这类“106”短信一部分是通过运营商联合提供的网关短信平台采用“群发”形式发出的。
如果企业想要申请,在网上搜索“短信群发”,就会出现大量代理商的营销信息,可以实现万级甚至十万级的“一键群发”功能,每条短信的成本也仅在3分到7分钱不等。虽然不法分子不知道用户的具体姓名和电话,但通过广撒网的方式,向海量人群发送带有链接的短信,仍会有不少人上当受骗。
“106”开头的短信鱼龙混杂。还有不法分子注册多个仿冒“10086”的虚假域名,并通过“伪基站”设备强行向附近的手机发送含“10086”字样的短信,以兑换积分为名,引诱用户登陆虚假网站,进而实施进一步的诈骗。
对于这类短信,运营商到底有没有办法主动识别与拦截?在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凌力看来,从现有技术角度来说,其实可以进行一定的识别并进行屏蔽。不法分子广撒网的短信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和诱惑性,特别是近年来出现了所谓“技术含量更高”的短信发送方式,即,用“伪基站”来发送短信。不法分子利用车载“伪基站”,在人口密集的地带流窜,强行发送“10086”移动积分兑换话费或套现的短信。针对此类现象,目前不少型号的手机已经自带“伪基站屏蔽”功能,或从软件层面或从硬件层面强化防“伪基站”功能。对于运营商来说,也应加大研发,不断完善漏洞,使“伪基站”没有在技术上生存的空间。
凌力同时表示,通讯运营商在推出短信增值业务的同时,应该更严格地去甄别和管理申请短信发送的企业或个人,并且签订相关的责任协议。如果不法分子利用这样的通道进行非法短信发送,要迅速追溯发送者的身份。相关网络平台、社交软件运营商等也应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加强对与“积分清零”相关营销信息的筛查、甄别,拦截、屏蔽有明显违法侵权嫌疑的信息,并将假冒通讯运营商发布的信息等问题及时报告监管部门。通讯运营商还可以通过存储延迟发送的方式,对疑有诈骗嫌疑的“群发”短信进行甄别。比如,利用大数据,对其发送的内容、重复性、频率、对象、数量等进行多维度分析,尽可能从源头上将一些诈骗短信拦截下来。
编辑: | 阮丽 陈昱卉 |
责编: | 崔信淑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