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也是大江东工作室的根据地,迎来了一位新客人——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走访媒体,他也和此前调研一样,关注点依然在改革,在创新,在开放,在倾听基层的声音。采写上海大调研报道的东姐,说起大黄村村民的心声,他回应说,“我们希望这次大调研不是走过场、讲形式,一定要有实际内容,通过调研发现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他看着电脑屏幕上的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说,看看群众批评嘛,也欢迎你们将来自基层、事关改革的声音传递给我们。
李强同志对本报记者说:“大调研不是走过场”。 屠知力 摄
有趣的是,东姐目睹了一场相隔15年的“对话”。
在会议室,李强收到一份特殊礼物:2003年人民日报华东新闻版的版面复印件,两篇老报道很醒目,一篇是《文章开头即创新》,另一篇是《终结机关冷漠症》。2002年至2004年曾担任温州市委书记的李强笑说:“这个老报道有意义,太珍贵了!”他重温当年改革故事,“在温州我们力推政府效能革命,后来我在全省大会上还去介绍过经验……”
回看当年这两篇报道,时隔15年,改革创新、务实深入和打造高效政府的精神,一以贯之。这背后有怎样的故事?且容东姐一一为您解读。
重读《文章开头即创新——温州市委书记李强走访企业记》,话音咋这么熟悉呢
先得说说时代背景。
当时人民日报在华东地区出过地方版,叫《华东新闻》,周末还出《东方新闻周刊》,办过《长三角周刊》。2003年2月9日,《华东新闻》编发了一组“华东9地市市委书记、市长节后首个工作日见闻”,头条便是《文章开头即创新——温州市委书记李强走访企业记》;另一篇是同年11月14日《东方新闻周刊》头版“特别报道”:《终结机关冷漠症》。
当时的温州,民营企业占比达98%。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又到了一个必须进行重大创新的重要历史时刻。原先的先发优势不再明显,有的方面甚至已经落后于人。温州市委很清醒:在日益剧烈的竞争中,发展软环境越来越成为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成为一种高潜质的发展资源。如果不能在此方面的改革创新中取得新的突破,温州今后的发展就没有出路。
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政府如何改革?国企如何创新?民企又如何继续发力?开放向谁看齐?很多地方此时在困惑的问题,15年前的温州就在着手“破题”。就在2002年的年底,有媒体刊发题为《千亿资金逃出温州》的报道,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报道中有个细节:“中国农民城”一商人筹资150万元准备办厂,所需要的3亩地却迟迟批不下来。在一次座谈会上,一位从外地回来的温州籍企业家向市委书记李强询问:“同样是办事,为什么在外地两三个工作日就能办成,而这里却要拖上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他还说:“有些部门的工作效率,不是促进发展,而是阻碍发展。”
2003年2月9日人民日报华东版。
于是,在2003年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李强第一件事就是实地调研、走访企业。“今年天气比较凉,但他说,握手都握出汗了”,走访时,谈得最多的就是创新。在《文章开头即创新》这篇报道中,记者写道:
马不停蹄跑了8个单位后,李强又走访了温州公交集团、温州金狮啤酒集团和康奈集团这3家不同所有制构成的企业。
当天调研中,李强关注的有这样几个焦点。
“国企改革不是简单地让国有成分‘退’出,而是通过改革,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改造和发展国有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国企改革的关键还在于经营好不好,是否真正做到了‘创新’,是否把国有资本和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
“直接面对世界挑战的创新之举,为温州众多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开了一个好头。”
“作为率先进行改革开放的城市之一,温州与其他地区相比,外贸出口总额相对较低。原因究竟在哪里?”
这些话,东姐听着很耳熟呢——改革、创新,面对世界挑战,参与国际竞争,还有对照其他地区找短板……相信上海的同志读了也将会心一笑。
重读《终结机关冷漠症》,温州15年前力推的效能革命,至今仍有引领作用
同年秋天的人民日报《华东新闻》特别报道《终结机关冷漠症》,关注温州大力推行的“效能革命”。文章有四个意味深长的小标题:霹雳所至,令行禁止;为谁革命,革谁之命;群众挑刺,立说立行;最终目标,效能政府。
自我革命的勇气,欢迎挑刺的胸襟,执政为民的初心,跃然纸上。现在读来,字字句句都没有“过时”。
什么是“效能革命”?就是“以铁的决心,铁的手段,铁的纪律,抓好机关作风建设,改善软环境,促进大发展。”
2003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华东版东方新闻周刊头版。
记者潘凡平在报道中写道,当年的温州市两会,一些代表、委员直言不讳:“尽管这几年作风建设年年搞,但温州的投资软环境还没有根本性的转变,政府机关办事效能还没有实质性的提高,老百姓意见还很大。”也有企业家诉苦,“企业实在是拖不起”,怎么办?“决不能让企业家伤心流泪”。
温州决策层使上了“霹雳手段”。初秋的温州体育馆,近6000名干部集结,召开温州“效能革命”动员大会。时任温州市委书记的李强对所有机关部门和全体干部进行总动员:严禁有令不行,严禁办事拖拉,严禁吃拿卡要,严禁态度刁蛮。以铁的决心,铁的手段,铁的纪律,抓好机关作风建设,改善软环境,促进大发展。
李强当时和温州全市干部谈到为什么要推进“效能革命”时说,“良好的作风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前提条件。老百姓是不是拥护我们的党和政府,是不是支持我们的工作,主要是看我们办事是不是出于公心,是不是真正为他们着想,主要看我们的作风好不好。办事拖拉,效率低下,方法简单,态度粗暴,办事不讲规则讲关系,‘熟人社会’现象风行,有利就干,无利就推,甚至执法不公、以权谋私。凡此种种,不下猛药,难起沉疴。”
温州的四套班子立下军令状:“效能革命”不管扯上谁,都不留情面,不计后果,铁板一块,铁面无私。第一个月,全市就有80名机关干部因违反禁令而分别受到免职、撤职等行政处理和处分:“对群众办事态度冷漠,撤职”;“违反中餐禁酒令,免职”;“对办事群众没有尽一次性告知义务,免职”;“办事拖拉,撤消党内职务和行政撤职”……
如此刮骨疗毒,如此毫不容情,东姐今天读来仍觉痛快淋漓。至今,我们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办事效率低下、衙门作风广被诟病、劣质营商环境令人生畏,如果能出这样的铁拳,这种种行政之弊还有容身之地吗?
报道提及——
霹雳所至,令行禁止,“效能革命”革除了机关许多陋习,项目审批时间缩短,办事效率提升,“到机关办事的群众惊讶地发现:迟到早退少了,上班聊天少了,中途溜号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态度好了,作风实了,效率高了。”
在“效能革命”中,平阳县鳌江镇的两名群众花了7年8个月没领到的房屋产权证,几天之内就办妥了。困扰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企业长达1年零7个月的建设用地问题,两个小时就审批结束。
“效能革命”仍有余温:从温州到上海,改革永远在路上
对于这场霹雳手段的“自我革命”,东姐不妨在这里写上几句“后续报道”。
2003年的温州“效能革命”全国瞩目,被誉为行政审批改革的“温州模式”。当时的温州就已敏锐地意识到,“政府效能”“营商环境”就是竞争力。这个竞争力不是“人口红利”“税收政策”,不会受制于外部环境变化,也没有“改革完成时”。政府的自我完善和不断提升,促进公正公平市场营造,激活着市场主体力量。
2013年,时任浙江省省长的李强,曾在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上强调,要不断深化改革、提高效率,目标就是让浙江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好、民间活力最强”的省份。浙江推进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政府效能,优化软环境。以此为突破口,横向撬动经济社会改革,纵向撬动政府自身改革,努力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为此,一些地市还被要求立了军令状。
李强履新上海后,召开的第一个面向全市领导干部的专题推进会,主题就是“优化营商环境”。在他看来,“上海必须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使上海成为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务管理最规范、法制体系最完善的城市之一。”
从当年温州市委市政府认定,“不在改革创新中取得新的突破,温州今后的发展就没有出路”“以铁的决心,铁的手段,铁的纪律,抓好机关作风建设,改善软环境,促进大发展”,到今天上海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改革开放再出发”,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找差距、补短板,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政府自身改革,甘当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承诺用公务员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企业的“发展指数”——我们从中听到了改革正“踩着不变的步伐”,以创新破坚冰,以改革促发展,向着更高目标戮力前行。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日子里,重温本报两则“旧闻”,仍觉新鲜热辣,更有万千感慨。小平同志当年的话,振聋发聩,“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40年,中国从来没有“中场休息”,没有停下改革开放的脚步,我们党也从来没有放松过“自我革命”的脚步。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就在于有先发优势的地区、在于无数改革先行者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奋不顾身,方能“杀出一条血路来”。
一次时隔15年的“对话”,让我们更深入理解了“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一个“再”字,充满厚重的历史感、责任感。“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2018年的春天,百舸争流,更需要排头兵、先行者们奋楫者先……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