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的张园再次成为了各界所争相关注的焦点,在目前还在修缮的东半片区中,华严里就曾是一片颇具历史人文底蕴的弄堂,这里曾见证过那场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初广受社会关注的“王(伯群)保(志宁)之恋”。
有关华严里与王伯群家族存在关联的线索,笔者最初是在静安区文物史料馆编著《海上第一名园—张园》一书中寻觅到的,据该书中搜集的张园老住户口述资料所述:“(老住户)他于1938-1939年随父母住进华严里14号,建造华严里的业主是同盟会元老、原国民政府交通部部长、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的弟弟。当时正值张氏味莼园土地被分割出售,于是他就购下该地建造华严里,里弄约建造于1926-1928年,共建有3排房屋,建成后业主将14、16两幢赠予王伯群,自己则居住在36号,这三幢房屋底楼均自带大卫生间,有英式铸铁大浴缸,陶瓷抽水马桶,地坪铺马赛克铺面,房间内的电线均由暗线接入埋入墙内”。由此便可以初步判断华严里原先的业主应该就是王伯群家族。
华严里
王伯群(1885-1944),名文选,字伯群,贵州兴义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王伯群早年东渡日本求学,在留日期间他加入同盟会并结识梁启超、章太炎等人,初涉革命,后又先后参与过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南北议和等重要历史事件。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王伯群事业巅峰期的到来,1927年5月后他曾先后担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交通部部长、交通大学校长等职,1929年又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并于1年后递补为委员,政治生涯可谓志得意满。
在交通部部长任上的王伯群颇有作为,在电信、航空、邮政、船运、铁路等诸多领域内均有建树。1930年12月6日竣工的真如国际大电台结束了外商垄断中国国际通信主权半个多世纪的屈辱历史,电台开幕典礼当天各界来宾约2000余人,王伯群登台恭读总理遗嘱以告慰孙中山先生。
王伯群
王伯群的亲属中有两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较为知名的人物:一位是他的妹夫何应钦,另一位是他的胞弟王文华。何应钦的名声自不必说,王文华作为黔军主要将领积极投身革命,曾被孙中山誉为“西南后起之秀”,1920-1921年王文华抵沪秘密联络孙中山期间不幸被其部将袁祖铭派人刺杀于西藏路一品香旅社,英年早逝。
如今在有些文章中将华严里说成是王文华产业的说法,笔者认为是有待商榷的,须知华严里建造于20年代中期,而此时王文华已经去世,一个在当时已经去世的人怎么就成为了华严里的业主了呢?或许当时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的,王文华有参与过1919年后对于旧张园土地的分割,但在华严里建造前已经遇刺身亡......
王伯群一生最为外界津津乐道的还要属他与大夏大学校花保志宁这对“老夫少妻”的婚姻往事。王伯群于1928年在大夏大学首任校长马君武离开后继任校长一职,其原配夫人周光帼也于当年去世且在生前与王伯群没有留下后代(王与周唯一的儿子于周去世前已因病亡故),于是也就有了1931年6月王伯群与南京国民政府外交官保君嗥长女保志宁的再婚。
关于后面这段婚姻民间传言众多,其中尤以保家向王伯群提出的“三个婚嫁条件”最为引人注目,即:1、美金十万元存入外国银行作为保志宁的固定生活保险费,2、彩礼、嫁妆等合计数万法币,3、为保志宁建造一座有一定规模的花园住宅(另也有说法称条件之一为“送保出国留学”)。
对于上述这些传言笔者在听闻后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比如:略懂民国经济史的朋友一定知道“法币”的出现是3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而王保二人结婚是在30年代初,当时何来“法币”一说?另外保家毕竟也是大户人家,传闻中的“三个条件”自笔者看来倒更像是某些“小门小户”在嫁女时对于男方家庭的“讨价还价”,与保家当时的社会地位多有不符。2016年在《解放日报》平台上曾刊登过一篇题为《愚园路上的王公馆:老校长和他的女学生之爱情故事》的文章,文中年界七旬的袁智麟先生在谈起他姨妈保志宁的那段往事曾有提到:“我也问过姨妈有没有向王伯群提过这三个保障条件?姨妈当即否定"哪有此事!"由此可见传言毕竟是传言,真不可全信也。或许就是出于老夫对于少妻的一种责任感,王伯群为保志宁建造了这栋位于愚园路上的豪宅。
愚园路王伯群旧居(现长宁区少年宫)
在王伯群资深研究者汤涛编著的《人生事,总堪伤—海上名媛保志宁回忆录》一书中还向我们揭晓了“王保这段婚姻”与“华严里”的关联,据该书中所述“(婚礼后)伯群先生随即带我(保志宁)到静安寺路(现南京西路)张园花园他的母亲处,先祭拜祖先并向其母亲礼拜,这是我初次向婆婆请安。伯群的母亲是一个极慈祥和蔼的人,她看见了我们,非常高兴快乐,赐给我们一对金如意,并赠给我一副美丽的金手镯,祝贺我们吉祥如意、百年偕老、多子多孙的意思”。王伯群后来于1944年因操劳过度去世,之后保志宁也终身未再婚嫁,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华严里看作为“王保二人的情定终身”之地。
王伯群与保志宁
另外华严里内还曾经活跃过一支“弄堂排球队”,据静安区文史馆、上海石库门文化研究中心编著《张园记忆》一书中引用张园老住户口述回忆所述:“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前来租界内避难的难民与日俱增,在这段时期,华严里还曾活跃过一支由居民自发组织的排球队。这支排球队在初创时人数相对较少,只有弄内4、6、10号的几位年轻人参加,其中4号翁瑞午(光绪帝老师翁同龢门生、广西梧州知府翁绶祺之子,擅长书画、戏曲、中医等,是名媛陆小曼的家庭医生)家的几个孩子特别活跃、球技也好,是排球队中的骨干成员,后来这支队伍声势不断壮大…后来我国著名的排球运动员教练员钱家祥曾住在56弄28号,他就是从这支弄堂排球队中走出来的…1981年钱家祥特地带着当时男排的主力汪嘉伟到张园,来看看当年自己在弄堂里打球的地方,还特别让汪嘉伟看了红砖墙上两只挂排球网的钩子…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后,当年从张园弄堂排球队里出去的球员纷纷从世界各地飞回张园来,共同庆祝五连冠,为五连冠自豪”。
这就是上海的弄堂,当您行走其中,不经意间就可能与历史上的那些名人名事撞个满怀,笔者想用“半部近代上海史从弄堂里走出”这句话来赞美之应该也是毫不为过的。
华严里
-END-
本文亦发布于“王阳明66 说上海”微信公众号。集笔者“数年走访收集总结之精华”的《觅.境—上海滩二十四小时》已与广大读者见面,现已在各大网店有售,大家如感兴趣可以关注,如需笔者的“签名本”也可在“王阳明66 说上海”公众号中进行留言。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