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月16日召开会议,听取近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会议指出,2022年11月以来,我们围绕“保健康、防重症”,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较短时间实现了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
2023年1月,我们的记者蹲点瑞金医院急诊,记录下了这所三甲医院与新冠重症的“决战时刻”。回望这段时光,医护人员面对感染洪峰和重症高峰,恪守誓言、守护生命,帮助无数患者渡过了这个最艰难的冬天。
奥密克戎变异株:熟悉又陌生的“对手”
2022年12月8日,全国各地全面推进落实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今年1月8日起,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冠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疫情防控工作有了重大转折。医生们换下“大白”,改穿“小蓝”。奥密克戎,这个敌人的名字没变。与它对峙已久的我们,却不得不重新认识它,因为它已经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我们的认知。
“你看到爷爷了吗,快叫他……”
“你要吃什么就说,我们等会儿把饭送过来。”
“妈妈加油,加油撑过去……”
对有老人的家庭来说,这个冬天,着实有点难熬。
“爸爸,医院现在要插一个胃管,以便让你进食和恢复体力,你要配合。你不吃东西是不行的,你不吃,我也无法入眠。”
急诊室里,这位88岁的老人新冠阳性已经第四天了。送进医院的时候,他四肢乏力,胃口不佳,血氧饱和度只有80%,并且已经发生了肺部感染。为了和病床上听力不太好的父亲更好地沟通,儿子把要说的话写成了纸条,劝说父亲配合医生的治疗。
“一开始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我感染了,吃一点感冒药,或者抗病毒的药就会好。但就是在这样等待的过程中,到底谁会加重,谁不会加重,靠我们老百姓自己是看不出来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主任毛恩强表示。
“没有早期干预的这些人,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也就是说机体的代偿能力不能代偿的时候,肺部就表现出像‘大白肺’这样的症状,救治难度将会变得越来越大。”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上海市医学会危重病分会主任委员陈尔真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主任委员瞿介明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患者最终的死亡,要么是基础疾病加重,要么是肺炎没有完全控制住,导致其它脏器功能衰竭。”
眼前的这间急诊抢救室里,最高峰时收治了62名急危重症患者。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
1月6日中午,抢救室一名71岁的气管插管的女性患者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值班医生迅速赶到床前,对她进行心肺复苏。
“已经抢救了26分钟了……这个心跳说停就停……”
每分钟100至120次的心脏胸外按压,勉强维持着患者的血液循环。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挽回了病人的生命。如果抢救超过30分钟患者依然没有自主心跳,只能宣告死亡。
“她会动!头动过了,她的腿也在动。我差点放弃了。”病人有反应了,急诊科医生车在前的激动溢于言表。然而,救回病人的喜悦仅仅维持了几分钟,病人的心率便再次骤降。“每次都是这样子,不认输,不服输,和命运做抗争,但是并不是每一次都有很好的结果反馈。”
重症患者数量激增 急诊成为守护生命的第一道防线
从BA.2到BA.5、BF.7,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速度变得更快,传染力、免疫逃逸能力也变得更强了。随着社会面感染人群总数的爆发式增长,重症患者的绝对数量也在激增。
瞿介明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2022年四、五月份,当时大部分的感染是上呼吸道,而且症状也不明显。这一次,病毒更容易进入下呼吸道,因此它的临床症状更多,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类基础疾病、慢阻肺等加重。这一次的奥密克戎引起肺炎和变成重症的风险,要比2022年上半年高得多得多。”
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中旬,随着新冠感染者数量的急剧增加,申城的三级医疗体系迎来史无前例的“大决战”,急诊成为迎战的第一道生死防线。
陈尔真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高峰时期,“急诊量当中80%是因为新冠感染以后来就诊的。60岁以上的老人,来看新冠的大概占55%~60%,当中一半都是有肺炎的。重型、危重型占的比例在10%左右。”
一月上旬,瑞金医院急诊就诊人数到达了本轮的最高峰。最多的一天,瑞金医院仅总院区单日急诊接诊量就达1600人次,光120急救车送来的病人,就达126车次,是平时的两倍多。
“集中发病、集中就诊、集中救治,确实对医疗资源产生了冲击,我从来没有碰到过。”毛恩强表示。
“病人呼啸而来。”瞿介明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他用了“紧平衡”三个字来形容那段人手永远不够的日子。
打通堵点,优化就诊流程
发烧、疼痛、排队、等待……病人和家属的情绪容易焦躁不安。
应急医疗管理办公室主任周帅,每天都穿梭在急诊一楼的各个区域,随时调配资源、解决突发问题,是急诊的“灭火队员”。了解到补液室里患者拥堵,仅有的一位医生忙不过来,周帅立即着手协调其他医生过来支援。
瑞金医院急诊科补液室护士长梁婧对此感同身受:“医生的确是没有办法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待很久,因为他们要负责很多的事情,包括抢救,包括联络,包括初诊等等。”
周帅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以急诊内科为例,我们原来是每一档班排3个医生,现在我们从各大内科抽调了医生,他们来我们急诊支援。现在我们最多的时候要开到8个诊室,医生还是不够。”
根据实际情况,周帅决定将一部分患者从输液室分流至普通急诊诊室,再抽出一位坐诊医生来代开处方:“因为现在急诊量特别大,堵点特别多,(所以)我们把办公室的职能前移,不要等大家遇到问题去找我,我要主动地去现场解决问题。”
面对每天上千的急诊就诊量以及由此带来的大批抢救、留观患者,医院不仅迎来了“最艰难的时刻”,更需要进行“最高难度的排兵布阵”。随着经验的累积,急诊流程也不断优化。
在急诊大厅,预检台通过对心率、血氧饱和度的检测,对就医人群进行快速甄别,筛选出危重病人,让他们能够尽快就诊。
瞿介明表示,通过电子指脉氧仪的数据,他们对患者进行快速分流:“(血氧饱和度)94%、95%以上,那还是比较安全的,我们把患者分流引导到门诊;危重症的话就在抢救间进行;一般的重症,我们会分流到急诊的其他病区。”
对于高龄以及其他需要帮助的群体,医院也尽力给予关照。
孙老伯今年快90岁了,和其他许多老年患者一样,他在感染新冠之初并没有明显不适。然而一周后,他开始感到胸闷、气短,这才独自来到瑞金医院就诊。
了解到老人的子女都在国外,他的太太也已经是91岁高龄,无法陪同老人就医,于是导医优先帮他落实了看病的流程。
下午2点多,一直未进食的孙老伯有些不舒服。见此情形,周帅主动提出去帮老人买点吃的垫一垫肚子,周围的患者也拿出了刚刚买来热馒头递给老人。
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老人完成了当天的就诊流程。CT报告显示,他的两侧肺部均有感染,需要输液治疗。
输液室里,老人向妻子报平安:“我现在在医院吊针,没事的,还有三瓶针吊好我就回来了。你自己先吃饭。”
他们坚守岗位 “轻伤不下火线”
非常时期,尽管病人们的诊疗时间比以往拉长了,但医患之间却有了比平时更多的体谅与理解。
“听得出来的,(有些医生护士的)喉咙嘶拉嘶拉的,也还在工作,很辛苦。”采访过程中,一位住院患者对看看新闻Knews记者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医务一处处长高卫益表示,因为有了患者的理解和关心,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感到了一丝轻松:“大家都非常理解,因为他们发现诊室里给他们看病的医生也在不断咳嗽。他们会觉得,你们医务人员太了不起了。我们医务人员考虑到患者,患者也会体谅到我们的医务人员。”
陈影是瑞金医院急诊缓冲重症监护室的医疗组长,每天都要对自己负责的重症患者详细问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随时处理突发情况。23张床位一直满员,以至于她自己在感染后无法得到充分休息,工作时依然咳嗽不断。
在陈影查房时,有一位病人一直向她抱怨,女儿就在瑞金医院上班,却不来看自己。陈影见状只能安慰老人,说会去批评教育她。但作为同事,她知道这位女儿的不易。
其实,老人的女儿李芸工作的地方,距离父亲的病房步行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但因为工作实在太忙,李芸每天从早到晚就是不停地采样抽血,有时候忙得饭也来不及吃。
李芸虽然心里十分担心爸爸,但是她相信,“我的同事们能把我爸爸救回来,现在我要做的就是全心全意做好自己的工作,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她认为,只要大家携手共渡难关,再艰难,也能挺过去。
为了实时掌握急诊床位周转、重症患者情况等重要信息,急诊科主任毛恩强也极为忙碌。参加远程会诊、巡视急诊病房,从1层到5层,他每天至少来回三四遍。非常时期,毛恩强要把自己积累的新冠治疗经验尽快传授给各科前来支援的同事们。“我巡视的次数越多,我发现的问题越多,对于事情的处理可能就越到位。”
由于过度劳累,无法好好休息,毛恩强自己“阳”了20天才转阴。“阳康”之后,他胸闷气喘的症状还是会时常出现。
我们跟拍毛恩强期间,他略感抱歉地提出,自己实在吃不消了,能不能去吸两口氧。休息间隙,他告诉记者,这一轮疫情带来的工作强度着实令他感到震撼。
“我们一直不鼓励医务人员带病坚持上岗的,但是在这一次的疫情当中,面对这么大的一个医疗救治需求,我们大量的一线的医务人员主动放弃休息,真的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原则。”瑞金医院医务一处处长高卫益看着这些“轻伤不下火线”的同事,心疼之中又带着一些自豪。
攻克难题 救治病情复杂的重症患者
为了和病毒赛跑,所有医护人员都在拼命。而为了缓解人力、空间、医疗资源不足所带来的压力,瑞金医院也强化了顶层设计,对收治病人、医护配备、设备资源等等进行一日一排摸,一日一调整。
为了采购到大量急需的仪器设备,保证药品、氧气的充足供应,“医院要跟全社会一起努力,把这些问题一一克服掉。”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表示。
除此之外,为了解决床位不足的问题,瑞金医院仅用了2天时间,急诊4个病区快速扩充到8个病区,ICU床位从原本的4%增加到10%。
“本来这个病房改造是要给烧伤科使用的,现在临时改为新冠亚重症病房。你看,这里有三个氧气表头,说明原本是给三个病人使用的,但现在实际上我们睡了四个病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医生徐伟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周左右的时间,病房还是全部满员了。
在这种情形之下,全院32个科室由医院统一调配,病房完成快速腾空,实现功能转换,有条件的空床位全部留给新冠急危重症患者。
患者老尹在抢救室住了多日之后,转到了由皮肤科改造的亚重症病房,他能够获得更好的住院环境,也为抢救室接收其他重症病人,腾出了空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医务一处副处长杨之涛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面对新冠感染高峰,科室收治的权力已经被下放到急诊,“血液科、消化科、感染科、呼吸科、皮肤科、高血压科,一天至少接收40个病人,才能保证后面的病人进来至少有地方待。”
面对接踵而至的病患,皮肤科和外科等科室的年轻医生护士们,也迅速成长为呼吸内科的生力军。“1月1日,我还历历在目。当时领导打了我三个电话,‘现在立刻马上到医院’,因为我们皮肤科病区要组建一个新冠病区。当天我们就接诊了大约13个新冠病人。”瑞金医院皮肤科医生陈利红说,自己也没有想到,有一天皮肤科的兵也能打肺病的仗。
在这一轮疫情当中,瑞金医院护理部对急诊科支援了80名护士;非重症专业的护理人员,主动学习重症救治知识、积极参与培训;药师也全部调往了一线……全院一盘棋,创造了更多收治的空间,也让重症病人能够获得更为及时的救治,有效降低了病死率。
在泌尿外科ICU,这里接收了一位做过肾移植手术的新冠阳性患者钱先生。他的情况十分危急,“救过来以后还面临着他的脑复苏、多个脏器功能的复苏,还有患者移植肾功能的保护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李庆云表示。
肾移植手术,本身就是一个病人和家属需要等待很久才有机会做的大手术,如果因为感染新冠而前功尽弃,实在令人遗憾。在医院多学科专家会诊中,李庆云拿出了这个病例,希望多听一听各个相关科室专家的意见。
经过会诊,多位专家一致决定,立即将患者钱先生转移至重症ICU病房。在多学科专家的全力救治下,钱先生的各项生命体征已经逐渐趋于平稳。
同样经过多学科会诊,患有库欣综合征的74岁老人周志伟,“白肺”情况也开始好转。
“我是12月24日发烧的,布洛芬一吃,热度下去了,就不当一回事了。过了几天又发烧,到医院一查CT已经是‘白肺’了。我的基础疾病比较多,有高血压,肾不好,还有心脏病。”库欣综合征常伴有糖、脂代谢及电解质紊乱、难治性高血压、营养不良、免疫低下等,合并新冠感染后易出现继发细菌、真菌感染,这为治疗增加了很大难度。
经过在瑞金医院一个月的治疗,周志伟的肺部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医护人员很专业,更敬业。他们脸上的疲惫我们都能看出来。”他感谢医护人员的付出,让他还有机会能够享受未来美好的生活。
疫情平稳转段 如常的日子正在归来
2023年1月17日召开的上海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介绍,上海已经度过了本轮疫情的感染高峰,社区的传播强度明显下降,疫情走势趋稳向好,已经处于较低流行水平。
当天,瑞金医院急诊接诊量降为641人次,接收急救车送来的患者38人,相比于“洪峰”时期,已经减少了一半。不少患者在春节前后陆续出院,和家人团聚。
从去年12月到今年2月初,瑞金医院病房总共收治了近3000位新冠阳性患者。
首个转换为新冠亚重症病房的血液科一病区,在运行了34天之后,于2月1日正式“回归”,重新向血液病患者开放。
这是一场与奥密克戎的遭遇战,无论是医护还是患者,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扛了过来。
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当阳光穿破云层、融化冰霜,面对可能出现的新挑战,相信所有人都做已经好了更充分的准备。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朱厚真 周智敏 影像记者:吕心泉 张凯 李维潇 朱晓荣 剪辑:王岑峰 朱玲敏 编辑:陈瑞霖 李姬芸 黄铮)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