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两拨千斤,中化收购先正达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国际种业经历了两次大的并购潮,全球种子市场被美国的孟山都、杜邦、陶氏、德国的巴斯夫、拜耳、瑞士的先正达这六大跨国农化巨头把持。这六兄弟原本过得挺安稳,没想到2008年,一场全球金融危机把大家伙都拖下了水。经济不景气,老百姓开始省吃俭用,基金大佬们也一边摇头一边做空,全球农产品价格不断下滑。到2015年,六兄弟个个难以为继,只好商量着抱团取暖。第一个出手的是老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种子公司、转基因霸主孟山都。老大的根据地主要是北美和南美,一直想着能闯荡欧洲,但因为当地法律法规的限制和消费者的抵制都无功而返。于是,从年初开始他就不断给住在瑞士的老三先正达发出收购邀请,出价一步步提高到470亿美金,谁知老三不领情给拒了。原来,老大虽然开价高,但只肯给一半现金,剩下的要给股票,老三说这不明摆着看不起人嘛,难道我就值这点?另外老三还有顾虑,一旦合并,这体量太大了,反垄断部门肯定反对啊,而且老大外号“毒王”,名声不好,要被他收了,自己的品牌没了,都得听他的,这不也受牵连吗?所以老三家的族长们一致投票反对,断了老大的念想。
这边联姻不成,那边老二杜邦和老五陶氏倒是情投意合,在年底宣布成功合并。这后来,世道更不好了,老三入不敷出,亏损得厉害,族长们天天上门讨钱,家主的小心思开始慢慢动摇了,但又拉不下脸再回去找老大。这个时候,中国化工瞅准机会,果断出价430亿美元成功收购。当时大家都不明白老三为什么就答应了,实际上,虽然中化不如老大豪气,但胜在诚意满满:全部拿现金收购、承诺维持先正达品牌、保留管理层、几乎不插手经营。对于老三来说,当时的环境下,世界上愿意拿出400多亿美元深耕农化领域的公司屈指可数,“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其实对于中化来说,完成这笔收购也是需要巨大魄力的,毕竟这对当时的中国种企业说是一笔巨款,而且还要通过欧美几十个国家的安全和反垄断审查,风险极高,所以当时国内国外对这笔交易都有不少的争议。好在,汇丰、中行、国新控股给出了强有力的贷款支持,在经历了漫长的监管拉锯后,2017年6月,中国化工终于以50亿美元自有资金,完成了这场四两拨千斤的超高难度收购。
讽刺的是,一年后,最先提出收购的老大孟山都,因为业绩下滑得厉害,被老四拜耳收了,而且连品牌都没保住。从此,世间再无孟山都。
再后来,老二和老五又把农业事业部分拆出来,成立了科迪华,老六巴斯夫接手老四拜耳原有的种子业务。全球种业格局由六强分踞,变为拜耳、科迪华、先正达、巴斯夫四强鼎力而中国通过这次收购,不仅成功跻身世界种业前三强,还带动了国内种业的整体发展。
我听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的院长黄季焜说,当时的这波并购还有个插曲。其实十多年前,中国第一个收购目标是老大孟山都,而且给出了很高的收购价。但是美国当时已经感觉中国发展得太快,出于政治考虑,肯定不会把它最大的种子公司卖给中国。而先正达是欧洲企业,欧洲当时对中国相对友好一些,所以天时地利人和,最终促成了这次收购。
时过境迁。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下,回望那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不禁让人感叹,这一闪而过的窗口期,错过就真的不再有了。收购跨国企业确实是把种业做大做强的一条捷径,但从长远看,要想端稳饭碗,不再受制于人,还是要从源头上发展自己的能力。
航天育种能否让中国弯道超车?
育种的关键,就是要让种子按我们需要的方向发生变化。你可能听说过基因编辑技术,这是现在国际上用来育种的一种先进的生物设计方法。就好比拿一把剪刀,对种子的基因进行修剪,让它产生我们需要的特性。如果说驯化育种是1.0,遗传学育种是2.0,分子育种(包括转基因)是3.0,那么生物设计育种就是4.0。中国现在大部分作物正从2.0向3.0发展,有些领先品种,比如水稻,已经进入4.0。十四五规划要求在“生物育种”领域实施战略性重大项目,挑战相当大。拿基因编辑来说,目前世界上最好用的两把“剪刀”,专利都在美国人手里。我们要用,必须人家同意。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就得知道哪些是绕不过别人的专利保护,哪些能绕过,并且挖掘出来成为自己的“剪刀”。这些年,中国科学家不懈努力,开发出了好几把自有知识产权的“剪刀”,在技术源头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但是,我们在努力,别人也没停下。美国已经进入育种4.0,甚至开始尝试人工智能大模型,向智能育种进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总是跟随别人的脚步,那也许永远也赶不上。多开几条路,多条腿赶路,才有可能弯道超越。
那么航天育种是不是这其中一条路呢?我专门请教了我国航天育种首席科学家刘录祥。他说航天育种的确前期投入成本很高,而且种子发生有效变异的概率只有千分之几,或者万分之几,具有不确定性,但从三十多年的实际成果来看,可以证明是有效的。他之前做过一个统计,现在市场上推广种植的“太空品种”已经有300多个,有不少是突破性品种。比如“克山1号”大豆,单产量比普通品种高一倍,而且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配比完美,不仅适合直接吃,还解决了普通国产大豆出油率低的问题,用来榨油也很好。还有福建农科院研发的十多个太空杂交水稻品种,很多达到了超级稻的水平,不仅产量高,品质和抗性也非常突出。
刘录祥说,今年国家粮食生产总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但这里面不只有我们的口粮,还有动物饲料用的粮食等等,所以按照14亿人口算,中国老百姓还没有达到都能“吃好”的水平。中国的耕地太少了,人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只有美国的1/6,俄罗斯的1/9。我们要用全世界9%的耕地,养活1/5的人口。而且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每十年可能要减少5000万亩,所以我们国家对种业的发展需求,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要更为迫切。别人做的我们要做,别人不做的,我们能做,做的有效的,就要坚持。
种子被称作“农业的芯片”,一粒好种子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中国人要想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就要把种子紧紧握在自己手里。
编辑: | 于晓 |
美术编辑: | 邱煜溶 |
摄像: | 沈亦涵 |
责编: | 潘桑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