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山医院的志愿者队伍中,83岁的许全生是服务年份最长的志愿者之一。每个周三上午,他都会从家步行1.6公里来到华山医院神经元专病门诊,在诊室外做志愿服务,引导就诊秩序的同时,也与患者、家属们聊聊,一干就是17年。从一个“渐冻症”患者家属,到如今的志愿者,老许牵挂的是同病相怜的罕见病患者。
“你这里痛,小动作能做吗,来我看看,痛吗?”
许全生在华山医院志愿者已经第17个年头,“‘渐冻症’这个病很古怪的,100个人就100种症状,威胁生命比较严重,一般应当说,目前是世界上的不治之症、五大绝症嘛,因为我过去有个妹夫也是生这个病,后来他坚持时间短,大概一年多点就走掉了,那以后我想我就到医院去做志愿者吧,把我知道的东西跟人家讲一讲,因为对这个疾病,一般人了解得不多。”
对于前来就医的患者,许全生也耐心讲解提供帮助:“肌电图做过了吗?”“是要等两个月的,从这个报告根据你的症状百分之八十就是这个毛病,如果医院挂不到号,就今天夜里六点钟等在那里,专病门诊噢,等在那里一出来你就挂,肯定挂得到。”
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陈嬿告诉记者:“认识许老师应该大概在2008年前后,他开始就一直在我们门诊,每星期三上午在门诊帮忙,这个我们没有要求过,所以他是一个民间自发的行为,自己站在门口,还要被人家当做‘黄牛’。”
许全生坦言,早些年都是自己自发去的,所以院方也并不不认可他这个“自愿者”,然而,“后来华山医院招我了,叫我当‘志愿者’”,自此,许全生就成为华山医院真正的志愿者了,许全生对病人也都感同身受,“病人得这个病最大问题是心理,心理这一关比较难,好像他们觉得天塌下来了,基本上都接受不了,我去的主要目的,实际上我是和病人交流,我会引导他们,既然生病了,就要面对这个现实,总归要生活下去的。”
病人家属对许老也很是感谢:“我有时候说话老人他也不一定能够听得进去,那许老会帮我跟我爸爸去交流,去劝劝他,两个人交流也挺好的,这方面我真的蛮感谢许老的。”
陈嬿医生称,在这里,许老会把自己所见、各种各样的情况跟病人说,聊以安慰,“他们因为经常走访病人,有群,群里面病人会互相交流,可能医生不会有那么多精力,要以诊断治疗为主,很多病人都觉得跟他聊聊挺好的。”
许全生也称,自己有一个特点——喜欢到这些病人家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家属感到没有希望,想着投入下去应当看得到产出,他们这些产出看不到,不管怎么样弄,这个病情总是要发展,只不过是快和慢的问题,家属的工作是相当重要的,自己要有信心,要想着生下去、活下去,如果家属没信心、病人没信心,那就完了,我们都寄托于科技发达、科技创新,创新药出来是最大问题,病人能治疗了,就会好了,这很重要的,不过这条路会比较长。”
对于许全生,华山医院专门授予他“荣誉志愿者”的证书,反复叮嘱许老保重身体,别再“站岗”了,但老许总舍不得“退休”。也许正是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为别人撑把伞。老许虽然不是医生,但渐冻症家属的经历,让他能够与患者、家属共情,用志愿善举试图“解冻”被疾病折磨的人,正是平凡暖人心。
编辑: | 尤颖慧 |
责编: | 李吟涛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